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从看景到入戏 美好触手可及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第01版:旅游报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10月6日,在乌鲁木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市民游客正在观看舞狮表演。 视觉中国 供图

  □ 本报采访组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今年恰逢国庆中秋相遇,各地推出丰富多元的沉浸式文娱体验活动,演绎中式浪漫、唱响家国情怀、点亮光影奇妙夜、打造音乐共享舞台……景区、街区通过主题设计、场景打造、氛围营造等方式满足游客需求,让美好触手可及。

  传统里的中式浪漫

  10月6日傍晚,在江西宜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玉盘广场,舞龙师傅们手持火把环绕龙身,伴随着锣鼓声,火龙逐渐“苏醒”,璀璨耀眼。月上枝头,现场气氛不断升温,来自长沙的杨女士看着一条条飞舞的火龙从身边经过,感慨万千:“今年的中秋节过得太有感觉了,这就是民族自豪感吧,泱泱华夏文明五千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来自兰州的徐女士说:“当传统民俗遇上祖国华诞,每一处烟火,每一次舞动,都是对团圆与家国的深情告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0月6日晚,成都天府双塔的巨幕化身为浪漫的诗意天空。由成都高新区主办的“月亮上写诗”中秋灯光秀尤为吸睛,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为中秋之夜注入了温暖而厚重的文化内涵。游客纷纷以双塔为背景互动打卡,有游客说:“这是将传统文化和中式浪漫打包送上成都的夜空。”

  河北唐山河头老街中秋节当晚人头攒动。景区在盛世码头区域举办“拜月大典”,循着流传千年的古老习俗,市民游客共祈国泰民安,出园时还可领取一份特色月饼带回家,与亲友分享这份团圆的甜。

  歌声中的家国情怀

  国庆中秋假期,山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每日轮番上演的文化表演与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共同构成了激动人心的场面。吉县秧歌融合威风锣鼓,敲出热烈欢快的节拍,吸引了众多游客加入其中。他们手持绸带,以欢快的步伐展现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景区设立的《黄河大合唱》舞台上,每一次《保卫黄河》震撼上演时,游客们挥舞着五星红旗,在专业指挥的带领下,与演职人员齐声高歌,激昂的旋律与瀑布轰鸣声交织回荡。现场指挥李源盛说:“国庆节当天,看到大家冒雨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同合唱,我突然热泪盈眶。”

  秋色渐浓,山河如画。假日期间,北京古北水镇推出多场“长城脚下的音乐会”。10月2日下午,以司马台长城为背景,《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茉莉花》等传统名曲唱响,更显意境辽阔悠远,“听见国潮”专场则巧妙融合《孤勇者》《好春光》等时尚曲目,以青春语态演绎国潮新风。

  这个假期,“跟着演出去旅行”依然是年轻人热衷的娱乐方式之一。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了解到,太湖湾音乐节、南阳迷笛音乐节、景德镇浮梁草莓音乐节、佛山国潮音乐节等精彩不断。

  浙江海宁盐官景区推出“观大潮+听音乐”组合,以“潮”为主题打造音乐嘉年华,吸引了一大批喜爱音乐的年轻游客。“00后”游客贺伟说,白天看潮、晚上听音乐的体验超值!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提到,“音乐+文旅”的沉浸式项目为游客带来饱满的情感体验,作为高情绪价值的流量入口,“音乐+文旅”也带动了景区及周边住宿、餐饮、文创等多个业态的消费。

  入戏式的沉浸体验

  假期里,湖北黄冈遗爱湖成为东坡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的舞台,“从此东坡”夜游项目精彩接力:“打铁花”在浮板上绽放满天星辰、“水上火壶”重现水光潋滟的诗意、门楼独舞《明月几时有》抒发东坡词中的旷达浪漫……千年东坡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通过音乐、美食、非遗等多元形式,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你看这个驼队,好像真的在我面前走一样!” 一个小朋友惊喜地说。山西乔家大院景区在假期上线“AR智游乔家大院 汇通天下”体验项目,游客们戴上AR眼镜,站在院中,召唤“乔小安”和“乔小万”这对虚拟伴游。大院里的每一处细节、家族故事、砖雕木雕艺术里的吉祥寓意经由虚拟伴游的叙述娓娓道来,静态建筑转化为动态的文化课堂。一位家长感慨:“让孩子在游玩中了解晋商的历史,比单纯听讲有趣多了。”AR科技的赋能,让厚重的晋商文化“晋”在眼前。

  “太神奇了,圆了我心中的主角梦。”假期里,在吉林长影世纪城,游客们兴奋地交流在电影互动场景中的“参演”经历。“全‘城’有好戏,主角就是你!”为主题的沉浸式电影体验依托长影深厚的电影文化底蕴,通过场景再造、科技赋能和情感联结,打破传统游览边界,让游客成为参与剧情、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角”。

  “新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正在成为文旅市场的标配。”一位景区业者告诉记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AR、VR的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制作成本显著降低,文旅市场出现了一大波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

  中国动漫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虚拟现实技术以强大的沉浸感、互动性,将文物典籍等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故事信息转化为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影像体验,让我们在科技和文化融合中,穿越时空、遨游古今。”

  (采访组成员:王文华 曹燕 陶李 周晨 刘玉萍 程芙蓉 执笔: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