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丽云 谭皓月
近年来,随着酒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也在持续攀升,游客希望获得具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连接的住宿体验。如何以文化要素赋能酒店发展,是酒店业者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
探索之一是打造文化消费场景。通过外在景观打造和内在活动设计,曲阜夫子宾舍专注于创新传统家教文化体验。从酒店外部环境看,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桥曲水、小巷修竹的环境,营造了沉心静气的氛围。从体验内容看,酒店为住店客人准备了“儒生四礼”,拜圣礼、开笔礼、登科礼和成人礼。每天有早课诵读经典活动,闻香、品茶、拓片技艺体验等。南京颐和公馆由风格各异的26幢民国别墅组成,青砖灰瓦、老式壁炉、民国海报、复古电话等元素融入酒店设计,民国服饰展、民国特色中餐厅等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国生活。岭南酒店注重打造非遗体验,策划了花灯、香云纱香囊制作等多个非遗体验项目,一些游客专程为这些项目而来,非遗成了酒店特色文化场景。位于成都商业区的成都博舍精品酒店,设计灵感源自成都传统文化和山川地貌,将川西民居风格和现代简约设计相结合,立体的网状外墙设计借鉴了四川传统的织锦工艺,结合木材、竹子、砖瓦及石材等元素,为游客营造“闹中取静”的惬意。
另一种探索是引导游客深度体验在地文化。酒店既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住宿点,也应是游客深度体验目的地文化及感受烟火气的场所。近年来火爆的“城市漫游”、菜市场热等都反映了游客对于体验目的地生活的需求。扬州迎宾馆将扬州传统菜品文思豆腐、扬州炒饭等本地菜系纳入酒店核心菜品,通过加深客人对“扬州味道”的记忆,加强与客人的情感链接。
为了让客人在酒店收获更多情绪价值,璞隐酒店将客房的名称与古代隐士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相关联,让客人住一间房即可了解一首诗或一段历史。如“暗香居”,配梅花香插,营造“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幽意境;“咏兰居”,从《兰亭集序》中汲取灵感,房间内配备抄经套装为客人提供静思养心的空间等。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璞隐酒店让客人在住宿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传统文化,进而与客人构建更深层次的精神联结。丽江古城英迪格酒店以茶马古道为主题进行设计,酒店大堂酒红色高山杜鹃艺术装置与马鞍形家具呼应商队文化,客房装饰含玉龙雪山壁画、马匹造型元素。酒店每天开展东巴象形文字课堂、马帮故事会等活动,举办免费扎染体验课,提供纳西风味餐饮,让客人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
从长远看,让酒店更有文化味,可从以下三方面继续深化。
第一,下功夫深挖在地文化,打造不可复制的酒店特色。酒店不能只停留在“官宦府邸”“文人别院”这类名词概念上,要深入挖掘所在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如非遗、特产风物、美食文化、历史民俗等,将本地文化深度融入酒店设计、活动和餐饮等各个环节,让酒店成为本地文化的生动载体,构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推动客人参与文化共创,提升体验附加值。与旁观者的体验不同,亲手制作、亲身参与能带给客人更加难忘的回忆。当客人在社交媒体展示或者和朋友分享他们在酒店的感受时,他们就是在地文化的传播者。对于酒店而言,持续推出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可以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品牌美誉度,为酒店赢得口碑。
第三,培育善于讲故事的服务人员。酒店从业者不仅要会服务,还应了解在地文化,并且善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文化讲出来。服务人员高效的文化输出,可以让酒店静态的陈列品“动”起来,把标准化的产品变成独特的在地文化体验,提升游客的文化认同。
总之,当客人被酒店独特的文化氛围包围,感受服务细节中的文化气息,在饮食中感受地方特色,酒店住宿就从单纯的“住酒店”变成“住进一种文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