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牛佳欣
“您尝尝这刚做好的煎饼,配碗豆腐脑一起吃,地道的老北京早点!”10月6日是中秋佳节,一大早,来自南非的游客瑞迪成为逛北京市东城区特吉特早市的第一批客人之一。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同来北京旅游的南非姑娘瑞迪一起体验了她的中秋文化之旅。
清晨的早市,每个摊位都已经忙碌起来。“在我的家乡,集市上的商品一般是手工艺品,而北京的早市,都是蔬菜、水果、小吃等日常用品,充满了生活气息。”瑞迪一边吃着煎饼,一边看摊主摊煎饼。摊主李师傅热情地介绍着摊煎饼的方法。“或许我该留在北京学做煎饼。”她笑道,“回去开个煎饼摊肯定很酷。”
逛完早市,瑞迪的下一站是游览颐和园。去之前她特意要求导游带她去旅拍体验店,她要穿着汉服游北京。
在旅拍体验店,瑞迪一眼就看中了一套明黄色汉服,她抚摸着衣裙上精美的刺绣说:“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这套汉服让我更直观地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穿戴完毕后,瑞迪来到颐和园。园内晨光正好,万寿山笼罩在薄雾之中,昆明湖碧波荡漾,游客很多,但秩序井然。
瑞迪登上古色古香的摇橹船,船工轻摇橹桨,木船缓缓向湖心驶去。“您看前方那座十七孔桥,晨光洒在桥洞上,会有‘金光穿洞’的奇景。”听着导游讲解的同时,瑞迪举着相机不停拍照。“导游说中秋是‘月圆人团圆’的日子,虽然我远离家乡,但在这美景里,也感受到了暖暖的团圆意。”瑞迪说。
在昆明湖畔,身着明黄色汉服的瑞迪成为一道移动的风景。有中国游客友好地表示希望与她合影,她欣然接受。“旅拍体验店的店员说,黄色在中国古代是皇家专用色,而颐和园又是皇家园林,这样打扮游览颐和园,显得很应景。”瑞迪笑着说。
随后,瑞迪来到了梅兰芳纪念馆。一进门她就被这座充满老北京风情的院落里浓厚的艺术氛围所吸引。这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曾经是京剧艺术大师的生活场所,今天正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院内,“梅兰芳文化大使之路特展”正在展出。50件珍贵历史图片、文献和实物,展示了梅兰芳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风采。瑞迪在展柜前驻足,仔细观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和戏单。“这些展品让我看到了京剧艺术走向世界的过程。”在参观过程中,瑞迪惊喜地发现现场有不少年轻观众,“我以为传统艺术的观众主要是老年人,没想到这么多年轻人感兴趣。”
临近傍晚,夕阳给北京的胡同镀上了一层金色。瑞迪乘坐黄包车,穿梭在什刹海周边的胡同中。车铃叮当作响,她不时探头张望胡同两侧的传统院落,有的门口坐着闲聊的老人,有的窗台上摆放着盛开的菊花,充满了生活气息。
“坐黄包车逛胡同,让我感觉穿越了时空。”瑞迪一边拍照一边说,“这些胡同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博物馆。”
结束一天的行程后,瑞迪对记者说,北京大街小巷飘扬的五星红旗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兴奋地描述着,“酒店门口、街道两旁,甚至一些小胡同里都挂着红旗,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我看到了中国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和强烈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