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千年窑火见文明

日期:10-03
字号:
版面:第02版:旅游报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周 晨

  江西景德镇的秋日,窑火气息穿越千年仍萦绕街巷。国庆中秋假期,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内人流如织,10月1日,“景瓷汇中华——景德镇陶瓷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开展。展览以瓷源初起、风华宋韵、元风胡韵、明领风骚、清瓷集萃、民国新韵、百花齐放7个篇章为线索,用200余件(套)陶瓷珍品,串联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脉络。

  “以前逛陶瓷展,只关注釉色和工艺,这次却读懂了‘民族交融’的故事,特别有收获。”来自九江的游客王女士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明领风骚”篇章的展品。“明代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展柜里那件‘青花军持’既符合东南亚的文化特征,又保留了中国陶瓷的工艺特色,原来‘中国制造’在几百年前就这么懂多元化。”

  景德镇市民刘先生说,自己从小在景德镇长大,看到过不同民族的工匠在瓷都合作创作的场景。“现在很多年轻人来景德镇学陶艺,他们会把各自地区的文化元素融入陶瓷创作,形成了很多新颖的作品。”

  此次展览可以称得上是一条脉络清晰的“瓷器发展长廊”。每一件瓷器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坐标,连点成线,熠熠生辉,共同串联起景德镇陶瓷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所绽放的璀璨光芒。展品按历史时序层层递进,既系统呈现了陶瓷工艺美学的演进脉络,也为市民游客铺展出一幅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共生共荣的生动历史画卷。

  “这个展览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这种教育比课本更生动。”带着8岁儿子观展的南昌市民陈先生给孩子详细讲解着清代珐琅彩瓷上的民族纹样。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不仅注重展品的珍贵性,更注重叙事的连贯性,旨在让市民游客清晰看到景德镇陶瓷如何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壮大。

  “从唐代的南北技艺融合,到元代的多民族工匠协作,再到当代的各民族文化创新,景德镇陶瓷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各民族的智慧贡献。”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博物馆还将推出巡展、线上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通过陶瓷这一“桥梁”,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暮色降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展厅内依旧灯火通明。透过展柜的玻璃,一件件陶瓷珍品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它们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工艺智慧,更记录着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温暖故事。千年窑火不熄,陶瓷已成为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信使”,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