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太行山下赤岸村 红色血脉永流传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1版:旅游报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见习记者 李明浩

  在太行山东麓、冀晋豫三省交界的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静静矗立。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近日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宣传基层行活动,走进这片承载着烽火岁月与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

  这片土地上,曾留下刘伯承、邓小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身影。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率领一二九师在此战斗生活6年之久,指挥大小战役3.1万多次,歼敌42万余人,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由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将军岭、红色记忆小镇、太行颂文化园等多个片区组成,规划面积达3.2平方公里,系统再现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青石铺地、院落俨然,木质门窗与土坯墙体依然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的质朴风貌。纪念馆馆长李洪义介绍,这里曾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华北抗战的重要驻地,历经多次扩建,现在占地面积已达3444.71平方米。记者看到,旧址内复原了师首长宿办室、作战室、机要室等场景,不少游客驻足在邓小平同志曾使用过的桌椅前凝神静思,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邯郸退休职工张金祥已是多次到访,他感慨道:“单位每年都组织我们来,讲英雄故事,走红色地标,每次都有新的感动。”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这里上“开学第一课”。来自河北高速公路集团的职工们则在司令部旧址前庄严重温入党誓词。

  锈迹斑斑的刺刀、泛黄的电文纸、斑驳的军装……陈列馆中的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将军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等二十余位将帅的灵骨,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岭名苍劲有力,默默诉说着一段铁血往事。

  如何让这段烽火岁月不被遗忘?一二九师纪念馆交出了一份“活化保护、沉浸育人”的答卷。

  近年来,纪念馆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研学教育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4年纪念馆全年接待游客215万人次,研学人数14.9万人次;2025年1月至8月,旅游人次达160.7万,研学人数达10万人次,暑期游客量同比增长16.69%。这些数字背后,是纪念馆不断创新宣教形式、提升服务品质的努力。

  “背上背包、扛起枪,走一段八路军路、吃一顿八路军饭……”为增强游客体验,纪念馆推出了“当一天八路军,做一回老区人”沉浸式研学品牌,开发了抗战生活体验、农耕劳作、手工技艺、红色剧本杀等课程。红色记忆小镇推出的《黎明之前》剧本杀,以响堂铺伏击战为背景,利用实景院落推动剧情,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3小时。红色记忆小镇还通过复原边区高等法院、冀南银行造币厂等30多处革命遗址,配套特色街景与民俗景观,打造出集历史研究、陈列展览、影视拍摄、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红色旧址群落。

  科技赋能也为红色教育注入新活力。位于陈列馆三楼的沉浸式数字展厅正在建设之中,预计于10月初开放,将通过环幕投影和交互装置立体呈现抗战历程。夜幕降临,太行颂文化园变身光影剧场,通过灯光秀、地面投影、音乐与水雾效果,实现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云游司令部旧址”。

  文物保护是这一切的基础。纪念馆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少干预”原则,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700余万元,实施司令部旧址日常养护、消防改造、建筑修缮等一系列工程,对馆藏文物实行恒温恒湿和专业库房管理,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同时,投资200余万元改造沿街商铺、民居,形成“灰瓦、白墙、石板路”的冀西南风貌,实现文物本体与村落景观的和谐共生。

  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还积极开展“展览走出去”工作。该馆的《太行山上》展览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8月22日,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与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创新。

  李洪义说,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纪念馆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抗战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新的光芒。

  从革命旧址到文旅地标,从历史见证到精神源泉,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正以厚重的历史、创新的表达和温暖的叙事,成为太行山下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