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旅游援疆汇动能 同心共圆中国梦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1版:旅游报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采访组

  对口援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多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相关省市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切实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旅游援疆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游客送疆、产业援疆、人才扶疆等,不仅推动了“文化润疆”“旅游兴疆”战略的深入落实,促进了新疆旅游业发展,更通过旅游交流把新疆各族群众和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了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游客送疆 增情谊助发展

  “游客送疆”是旅游援疆的直接、有效途径。一趟趟专列、一架架包机、一场场推介、一次次洽谈,促成了一次次大美新疆之旅,既助力了新疆游客量的增长,又通过旅游交流加深了各族同胞的情感。

  今年5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铁集团客运部在浙江宁波联合主办“5·19中国旅游日”援疆银发旅游专列发车仪式。当天,首趟“长三角号”援疆银发旅游专列缓缓驶出车站,搭载近300名浙沪苏皖游客前往库车,开启18天的新疆之旅。

  新疆是近年来旅游专列开行的热门方向,仅2024年全国就开行进疆旅游专列154列,运送游客近10万人次,2025年计划开行援疆旅游专列200列。

  “以前就向往新疆,这次终于如愿。一路上风景壮美,新疆人民热情好客。在哈密品尝了香甜的瓜果,观看了精彩的民俗表演,让我十分难忘。”今年7月,河南退休教师赵先生乘坐援疆旅游专列体验了哈密之旅。

  近年来,河南在“游客送疆”方面不断发力,“河南人游哈密”活动持续升温,“十四五”时期已累计开行旅游援疆专列207趟、专厢205个、包机6趟,输送游客50余万人次。

  今年8月,130余名来自吉林的中小学生与家长乘坐“吉泰号”援疆旅游专列,跨越千里抵达阿勒泰,参加亲子研学夏令营。阿勒泰壮美的山川、多彩的民族风情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吉泰号’援疆旅游专列自2018年开通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吉林共组织开行援疆旅游专列22趟,累计为新疆输送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消费2.7亿元。”吉林省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旅游科副科长孙凯介绍,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常态化运营“吉泰号”援疆旅游专列,开展冰雪客源互送行动。

  旅游援疆包机跨越万里长空,架起了空中援疆桥梁。“鲁疆号”山东旅游援疆包机带领山东各地游客深度体验喀什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粤新号”旅游援疆包机带领广东游客走进托木尔大峡谷、罗布人村寨;湖北援疆旅游包机吸引游客踏上“游博州 知新疆”之旅;“浦莎号”上海援疆包机让莎车美景美食走进游客心田。

  各地大规模“游客送疆”活动直接拉动了新疆旅游发展。“百万广东人游新疆”活动持续开展,配套发放“翼卡通新疆旅游卡”和旅游补贴,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安徽开展“万人游新疆”系列活动,推出百辆大巴进皮山、千人组团来和田、万名游客游新疆系列行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援疆格局;山东深入实施“送客入喀”行动,“十四五”时期推动山东到喀什游客突破130万人次;浙江绍兴开展“绍兴人游阿瓦提”活动,符合条件的游客可以领取1000元消费大礼包,覆盖景区门票、餐饮特产等。

  “游客送疆”为新疆旅游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国新办近日发布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显示,新疆接待游客量由2012年的4860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3.02亿人次,增长了5.21倍。

  产业援疆 筑基础强后劲

  “产业援疆”是关系长远发展的筑基础、强后劲之策。新疆有雪山、盆地、沙漠、绿洲等自然景观,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悠久历史,通过文旅产业援疆,这些自然和人文瑰宝得以更好绽放光彩。一场场推介招商、一个个项目落地,汇聚成了“文化润疆”“旅游兴疆”的巨大推动力。

  今年5月19日,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成果发布。这项2023年启动的援疆计划,已实施援疆项目127个,带动地方实施文旅项目151个,投入援疆资金5.2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超30亿元。

  “双珠”计划的成果正在生动呈现——在库车市,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携手当地干部群众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保留库车老城肌理,打造龟兹小巷,让龟兹非遗工坊、古丽之家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浙江支持打造的“丝路遗珍·千年龟兹”文物主题游径,串联3处世界文化遗产、9处国保单位及14处文物点,深化“文化+旅游+研学”模式,近年来年均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祖国最西端,被誉为“万山之州”,拥有民族交融、人文荟萃的地域文化资源。近年来,江苏省深入实施《江苏省“十四五”对口支援新疆克州规划》,在对口支援克州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合奇县期间,援建克州博物馆,组织克州相关单位参加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尤其是针对克州旅游夏热冬冷的发展瓶颈,实施“春游帕米尔”“冬游帕米尔”项目。

  江苏援疆干部、克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卞大亮介绍,江苏结合“旅游兴州”战略规划,累计安排援疆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南京—克州(喀什)直航项目实施。该项目自2021年5月开通直航至今,累计运送旅客超11万人次。今年1月至8月,克州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64.92万人次、同比增长40.41%;实现旅游消费50.19亿元、同比增长46.28%。

  今年8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主办的“一路山海一路歌”福建文旅(新疆)推介活动在新疆举办。活动现场,主办方发布“惠游闽疆·乐行丝路”文旅惠民联合计划,推出“海陆丝路·瓷茶香韵”等精品旅游线路。两地文旅企业签约结对,打造互利共赢文旅共同体。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介绍,两地将共建山海“立交桥”,联合打造精品线路;共筑市场“新引擎”,联合推出惠民政策;共结营销“同心绳”,联合举办文旅活动;共搭宣传“大平台”,联合开展宣传推广,在千年丝路的广袤大地上续写动人的“山海交响”。

  人才扶疆 添智慧促团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才扶疆是提升新疆旅游产业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一批批文旅领域援疆人才接力支援,一次次实地指导解决难题,一场场集中培训传授经验,人才扶疆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经验、前沿的技术,更给新疆旅游发展装上了智慧引擎。

  “订单式”人才援助项目是文化和旅游部结合新疆等地文化和旅游工作实际实施的精准化人才支持项目。近年来,一个个“订单式”人才援疆团按照“下单点将、依岗送才”原则组建起来,接续前往新疆,帮助受援单位补足人才短板、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还组织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吸纳来自新疆等地的学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据统计,2019年至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对新疆150名入选带头人(自治区108名、建设兵团42名)进行培养和项目支持。

  “援疆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事业,必须依靠一批又一批干部人才接续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积小胜为大成。”谈及一年多的援疆工作,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派的援疆干部、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汤国强感触颇深。

  2023年5月以来,汤国强带着安徽文旅人的深情厚谊扎根和田,聚焦“文化援疆”与“引客入疆”两大重点任务,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推动产教融合等方式,积极促进文化互动与旅游合作。“我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这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汤国强是安徽“旅游人才扶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通过专业培训、平台搭建与深度交流等举措,有效助推和田地区旅游服务水平与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例如,持续选派专家团队赴和田地区开展旅游管理、酒店服务、导游业务等方面培训;实施金牌讲解员培养计划,为当地培训200名讲解员;成立旅游援疆协作联盟,整合全省文旅力量推动人才扶疆。

  近年来,湖南面向吐鲁番市文旅行政管理部门、文博单位、高校院所、大型旅游景区等选派援疆干部人才,形成长短结合、管理与科研并举的文旅人才援疆工作格局。

  “以湖南所优匹配新疆所需。”湖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新闻宣传和文化润疆组副组长,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小河介绍,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与葡萄沟景区结对共建,赋能5A级景区转型升级发展;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等援助吐鲁番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建设;吐鲁番文博人才教育培训统筹纳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人才工程”,累计培训各类文博工作者100余人次。

  络绎不绝的游客踏上大美新疆之旅,大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遍布天山南北的援疆项目落地生根。同时,众多新疆文旅工作者走向全国各地,推介新疆旅游、汲取经验智慧。援受双方干部群众双向奔赴,共同促进了新疆旅游的持续繁荣。

  (采访组成员:李志刚 郭金娜 费菲 刘玉萍 刘玉溪 陈熠瑶 黄明圆 邰子君 李金枝 朱文文 高慧 执笔: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