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夏冬阳
从废弃矿坑蜕变为仙侠秘境,从城市商业综合体转型为都市微度假目的地……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近日在河南云台山举办。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和专家点评等环节,深度解读11个年度创意案例,展现当前中国旅游产品创新的前沿探索与实践。
产品创新 升级旅游价值
活动现场,中国旅游协会向全行业推介的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清晰地呈现出当前旅游产品创新的核心方向,捕捉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鲜明趋势。
“呜——”汽笛长鸣,一列身披明黄色外衣、缀着复古铜铃的小火车缓缓驶出临安,载着乘客驶向云南的红土深处。这段米轨铁路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个碧临屏铁路。2015年,为盘活旅游资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启动建水古城小火车观光旅游项目,让小火车成为一条“移动的文化长廊”。
“建水古城小火车的实践证明,历史遗产是能够创造经济价值、带动乡村振兴的优质资产。如今,建水古城小火车不仅是旅游项目,还是多元价值共生的生态系统,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村民走上富裕路。”建水古城小火车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晓瑾说。
从一片荒地到一片金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如何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成长为文旅地标,让大批游客“为一座城远赴千里”?
“以在地文化为根基、通过多元化载体创新实现文化价值当代转译、打造难忘的沉浸式体验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核心经验。”河南建业集团副总裁、建业文旅公司总经理姚培介绍,自2021年开城至2024年底,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累计接待观剧人次超4000万。不同于传统的观剧模式,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沉浸式戏剧为笔,以独特幻城建筑为卷,抒写着“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让每一位走进幻城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中原文明的魅力。
“我们始终思考,如何让厚重的秦文化与当代人产生共鸣。”陕西文化产业(西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型史诗幻境演出《赳赳大秦》出品人庞博介绍,《赳赳大秦》以秦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秦人的历史和精神,并通过沉浸式演艺使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历史的“参与者”,满足了当代游客对历史文化深度体验的渴望。
极致服务 塑造品质旅游
在创意案例中,不少案例将服务本身打造为核心产品,通过温暖的人文关怀和精细化的管理服务,为游客提供了超出预期的价值,从而赢得了市场的口碑。
小寨沟景点推出缓解游客排队“焦虑”的幸运抽奖,百家岩景点免费提供印有汽车定位与救援电话的矿泉水,红石峡景点增设遮阳棚、冷气扇等降温设施……很多游客对云台山的印象不再只是山水的秀美,而是精细化服务的温度。
“正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情,让景区好评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重游率达60%。口碑相传也成为云台山获客的重要来源,印证了服务就是竞争力、口碑也是生产力。”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晓黎说。
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每个生命都值得温柔以待”的理念深深融入园区的每一处服务之中——为断喙丹顶鹤安装3D打印钛合金假喙、为游客悬挂“天降甘霖,小心被大猫尿淋”的趣味提示牌……通过动物福利、生态展示与保护教育,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服务理念让景区获得了年轻客群的高度认同。2024年,动物园接待游客量达797.2万人次,其中30岁以下游客占比70%。
在横断山脉腹地的三江并流区域,入住松赞集团旗下酒店已经成为许多追求深度体验的游客的不二之选。虽然这些酒店每一扇窗都面向雪山与湖泊,但真正令游客流连忘返的,往往是“人”的温度。
在松赞集团的1800多名员工里,有约1600人是在家门口就业的农牧民,那怎么实现国际标准的服务呢?“服务标准就是没有标准,怎么对家人,就怎么对客人。”松赞集团董事长、松赞品牌创始人白玛多吉介绍,松赞的服务没有固定范式,却因这份“家人般的用心”,让游客在欣赏三江并流壮丽风光的同时,更感受到藏地的人文温暖。
穿越周期 培育时代精品
面对文旅行业“存量过剩”“同质化竞争”的挑战,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穿越周期”的核心逻辑——既要坚守“长期主义”的价值底线,又要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产品与业态,让文旅精品具备“持续生命力”。
“按照新的消费需求做好更新改造成为盘活存量的重要路径,这已经是行业的共识。”在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看来,广州正佳广场将极地海洋世界、自然科学博物馆、雨林生态园等旅游项目植入城市商业综合体,成功实现了从购物中心到“都市微度假”目的地的华丽转型;坐落在江西上饶的望仙谷,将悬崖民宿、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完美结合,是“无中生有”的创意典范,展现了“旅游+创意设计”驱动区域发展的巨大能量;“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通过系统化、数字化的培训,提升乡村民宿服务者的专业素养,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石,进而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这类案例冲破了传统旅游的局限,主动与商业、教育、公益、科技、乡村发展等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创造了“旅游+”的无限可能。
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认为,打造新时代旅游精品,还需要关注“Z世代”游客追求自主、共情与社群互动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旅游产品设计必须更有灵魂、更有故事、更有价值观。以创造性思维重新认知和整合旅游资源,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创新为灵魂,是文旅产品在新时代实现价值跃升的关键路径。
“‘穿越周期’不是‘对抗变化’,而是‘在变化中坚守核心价值’。”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杜一力表示,服务创新是旅游业可以共同拿来作为“穿越周期”的基本经验,服务升级永不过时,服务升级还有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