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栗子熟了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6版:旅游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毛琼琴

  秋天到了,栗子熟了。

  在广西桂林大发瑶族乡苍板村,满山遍野都是成熟了的栗子。栗子长在树上,远远望去,一山接一山的栗子树延绵成了一汪绿色的海。从山坡到山谷,再到山坡,秋风一吹,层层叠叠的树叶裹着“呼呼”的风声,像浪一样起起伏伏地涌向远方。

  这些栗子是当地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不能随意采摘。朋友带我走上山坡,去到了他家的栗子园里。进入栗子林后,这些树俨然成了一顶顶遮阳伞,挡住了头顶上的骄阳,带来大片浓荫凉意。在南方,秋分前依旧是高温天气,太阳的光芒照射在皮肤上,有火辣辣的灼痛感。

  持续晴朗的天气,给了栗子生长中不可缺少的充足光照,口感自然也更加香甜。汪曾祺先生曾这样写栗子的样子:“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作脐栗。”就在我神游的时候,一个褐色的栗蓬掉到地上。栗蓬裂开一道口子,里面并列生长的3颗栗子清晰可见,像是刚出生的宝宝,被包裹在暖暖的襁褓里。失去水分的栗蓬变得坚硬,朋友用脚踩着,拿镰刀用力撬,才能取出里面的栗子。我探过身看去,果然如汪曾祺先生说的那样,中间一颗栗子扁平,像铜锣烧的夹心。旁边两颗就很饱满,圆鼓鼓的,就像松鼠的腮帮子。

  栗子树高,又很脆,枝条容易折断,人们通常用竹竿把栗子打下来,直接在地上捡,所以当地人把采栗子称为“打板栗”。只要握住一根长竹竿,对着枝头的栗蓬使劲敲打,栗蓬就会脱落到地上。我拿起竹竿,只打了一会儿,就体验到了摘栗子的不易。举着竹竿的双手很快变得乏力,挤挨着生长的栗蓬组成坚实的堡垒,任凭我怎么敲打,它们就是纹丝不动。我只好作罢,拿着钳子,把朋友打落在地上的栗蓬夹进筐里。

  原本只有虫鸣和飞鸟的山林,随着栗子的成熟也变得热热闹闹的。人们用竹竿敲打栗蓬的“噼里啪啦”声不绝于耳,仿佛整座山都跟着这收获的韵律轻轻颤动。

  一苞苞栗蓬被敲打着掉落下来,一个个筐子被装满,三轮车冒着烟圈一趟一趟地把它们运回家后,接下来就要“锤板栗”。栗子的栗蓬有刺,在过去,从堆积如山的栗蓬里剥出栗子,全凭手工操作。用刀背锤,用刀尖撬,还要时刻保护手掌不被刺扎。“坐在小凳子上锤板栗,装满一筐栗子才可以玩一会,常常要锤到夜深,很辛苦。”朋友比划着,说起自己年少时剥栗蓬的事情,语气里尽是感慨。

  如今,只要往机器里倒入栗蓬,听着机器一阵“哐当哐当”的声音,一颗颗栗子就出现在眼前了。小孩子兴奋地跑来,抓起一把栗子塞进裤兜里,咧着嘴大笑,揣着这份秋天赠送的礼物,又兴高采烈地跑远了。

  收购栗子的商户也来了,买卖双方谈好了价钱,给栗子称重,打包装车,结账付款。整个过程如同一条标准的生产线,人们对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是驾轻就熟。朋友说:“栗子多,销路广,才是真正的好收成。”有了政策的扶持,道路硬化铺到了家门口,交通更便利了,还可以开车把栗子拉到集市或者加工厂售卖,线上销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快递当天打包、当天发货。朋友在清理剥空了的栗蓬时,把几个被漏掉的栗子当作“礼物”装进了口袋,看得出来,他像拿到栗子的小孩那样开心,脸上洋溢出喜悦。

  土地是耕作者的天堂。在大发瑶族乡,大山馈赠给人们的除了栗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在我看来,庆丰收最好的方式,便是把劳动成果凝结在一粥一饭,一菜一汤里。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汉末的《名医别录》记载:“栗,味咸,温,无毒。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栗子可以被做成美味的菜肴。

  忙活完,朋友说要做栗子炖鸡。鸡切块,加入姜和盐腌入味后,炒至变色,转入水沸的砂锅里,放入去壳的栗子,文火炖20多分钟,再撒下几颗枸杞,即可出锅。汪曾祺也喜欢用栗子做菜,他写道:“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

  无论怎样以栗子烹饪美食,都是好的。栗子熟了,人们便要尝一尝,于是,秋天的味道从舌尖开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