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吉娜
从桥洞望穿溪塔桥,便看到一座白塔立在溪塔村的村头。福建宁德的早秋,雨季和暑气余韵尚且绵长。下了几天雨,溪塔村塔畔、桥下的溪水又“长”出数不尽的清透浪花,一波推着一波。溪水漫过跳岩、冲下鱼鳞坝,时不时溅到岸上,晴好时阳光一照,草叶上的水珠更显清圆。
才初照面,溪塔村就美得叫人惊叹,一见钟情,不外如是,而这还不是溪塔村在舞台上最浓墨重彩的扮相。这些日子,有一场丰收“大戏”,正在溪塔村上演。村落的前景是大戏的开场白,重头戏在后头,许多人为此远道而来,我不免俗,也是其中一个。
村中,沿溪建了一排排爬架,刺葡萄带刺的藤蔓不断攀缘,与对岸的爬架交汇后,在水上搭出弯弯的穹顶,远看像碧绿的山洞。迈步刚走进去,便被凉得一惊,因为溪塔村的葡萄架下,有一个别于外界的清凉仙境。刺葡萄藤织成严严实实的绿瓦,暑气被隔绝在外,阳光硬要见缝插针地照进来,反倒为溪水增添了一块潋滟波光。
雾紫、圆润、酸甜……刺葡萄挂在葡萄架上,垂成数不尽的可爱风铃。正是葡萄成熟时,一串串葡萄有着梅子一样的能耐,只需看上两眼,就口舌生津。馋了不用发愁,村子里的阿婆十分大方:“想吃就试试,甜得很呢!”于是道过谢,踮脚摘起几颗落单的刺葡萄,拿在手里,葡萄裹着的白霜被擦去一点,终于露出深紫色的真容。
丢进嘴巴一颗,葡萄皮迸裂伊始,仿佛拉开舞台帷幕,葡萄汁液在唇齿间的表演开始了。果酸第一时间从舌尖传递到大脑,刺激得味蕾尽数张开;下一刻,清甜追上来了,泡在津液里蔓延,甜丝丝,瞬间抚平了果酸带来的战栗;刺葡萄香淡且清冽,配合着回甘,一派清新。刺葡萄籽细小,无需摒弃,“坐”着柔软的果肉小船,顺着葡萄汁液漫出来的“溪”,悄无声息,就溜进了喉咙。
舌苔几经折腾,几颗刺葡萄再也不够打发馋虫。我急忙向阿婆要来小筐,亲手折下一串又一串,老人家慢条斯理,把果子打包进写着“溪塔刺葡萄”的箱子,还热情地邀请游人再摘几颗边玩边吃。
葡萄架下,有不少避暑乘凉的人。我把手伸进溪里,被葡萄架搭成的浓荫保护的溪水凉如融雪,指尖透心的凉。有人把刚摘下来的几串葡萄、一个西瓜和几罐饮料放在溪里冰镇。孩子们泼水打闹,摘葡萄的阿婆忙里偷闲地招呼游人,刺葡萄架下的热闹景象,是溪塔村的另一重美。
在葡萄架外,藏着一处“孩儿撑伞”式的民居,一根落地柱、四面墙,撑起两片悬山顶屋檐。经过修缮,古厝有了新容颜。晚餐桌上,刺葡萄制成的葡萄酒愈发香气浓烈。一口饭下肚,饭后水果,还得是那藤上新摘的刺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