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 项
9月,新疆的沙棘红了。红,有两层意思,一指果子成熟,二指出名。“来两瓶沙棘原浆”“要一杯沙棘菠萝茶”——在朋友的便利店,跟“沙棘”相关的饮料、果茶成了顾客们的新晋心头好。大概在6年前,沙棘就在本地流行过,不知从哪儿传开的,说沙棘“养脾胃、补气血”之类,母亲采了好些,打成豆浆,嗬,酸得舌头直打卷!如今再尝,绵沙的口感配上酸甜的滋味,有了生产技术的加持,沙棘真的红啦。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和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乌什县等地,沙棘广泛分布,一部分源自人工种植,另一部分是天然野生。过去,西北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大漠让许多人不敢在此安家,野生沙棘却和红柳、胡杨一起,不畏风沙,将劲韧的根牢牢地扎在沙石底下,守护着这辽阔而苍茫的土地。现在,沙棘红遍戈壁滩,五湖四海的游客蜂拥而至,嚣张的风沙退至高原之外,一杯杯被赞为“大漠甜浆”的沙棘饮品带着淳朴与坚韧,涌进人们的喉头和心间。
在乌什县,有一片原始沙棘林,因依山傍水、植被多、景色宜人,被开发为沙棘林湿地旅游景区,也是中国首个以沙棘命名的主题湿地公园,乌什县也因此有了“中国沙棘之乡”的美誉。
金秋时节,无论人工种植还是野生的沙棘,都陆续进入丰收季。驱车而入,远远地,总能看见人们采摘沙棘的忙碌身影。它的果实,跟枸杞差不多形状,略大些,一颗挨一颗挤成串,缀在带刺的枝头,被秋阳一照,像一大嘟噜金灿灿的葡萄,光影一转,又好似红彤彤的宝石。西北虽无红柿漫野的瑰美秋色,却因沙棘有着别样的“橙黄橘绿”。慢驶林间公路,不用格外去瞧,就能感受到林中的一抹抹橙红,炸了浆般强势地映入眼帘,又成大团的墨,在风中晕开,绘成壮秀的西北秋日。
托什干河起源于天山南脉,流经乌什县的这片原始沙棘林,水流充沛,在此处滋养出集果林、河流、湿地、沼泽及周边雪峰于一体的斑斓风光。站在高高的瞭望楼上,草木摇曳、沙棘吐红,群鸟振翅而过,水天共起涟漪,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此刻变得具象。顺着河流漫游,小船轻晃,秋阳从沙棘林柔柔地照过来,鼻息间都是果子的清香。“咔嚓”,又一张照片定格,这次钻到一座石桥下,将托什干河的浅浪同远处的雪山同框,恰有半树红翠入了镜,真是美得晃眼。沙棘,是西北秋日为数不多的亮色,随你怎么拍,都绚烂。
在沙棘林游玩,最好带一两个小布袋,用来“捡秋”。景区内不得随意采摘,但掉在地上的野生沙棘,想怎么捡就怎么捡。最好别直接生吃,太酸,捡回家晾成干,跟秋梨一起熬汤,最是滋补。幸运的话,再捡些胡杨菇,同沙棘干为佐,炖一条肥美的冷水鱼,又鲜又醇。
沙棘是如何一步步火起来的?虽然它自身的味道偏酸,但它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有机酸,被称为“神奇慧果”,也被“调试”出更被大众接受的口感,一红再红。
傍晚,住在景区外头的民宿或牧民家,大鱼大肉后,来一碗沙棘味满满的驼奶,又热乎,又香醇,别提多熨帖了。若想感受采摘沙棘的乐趣,天一亮,腰间挂上大布袋,跟着牧民打一天工。林间,果子挨挨挤挤地挂着,人们手快脚紧地忙碌着,忽然传来欢快的调子,我听不懂词儿,转身去问,古丽(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女孩)只是羞涩地笑,我想她唱的定是沙棘红了。
歌声里,是沙棘的又一层“红”:因沙棘增收致富,老百姓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