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回望“一寸山河一寸血”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1版:旅游报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宋海燕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的滇西抗战纪念馆自2013年8月建成开馆以来,年均接待游客140余万人次。今年8月,历经4个多月闭馆改造,滇西抗战纪念馆重新开放,《一寸山河一寸血——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滇西篇章》主题展览正式亮相,2.8万余件文物带领游客回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滇西抗战史。

  从1945年国殇墓园安葬英烈到2013年纪念馆落成,再到今年大规模改陈展,纪念馆的初心始终不变。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娟介绍:“1942年,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成了抗战最前线;1944年,中国远征军发起反攻,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收复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是对滇西战场英烈的致敬,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

  走进《一寸山河一寸血——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滇西篇章》主题展览,2.8万余件文物、1000余张图片构建起立体的滇西抗战记忆。其中,一楼2600余平方米的展区分为血肉筑长城、援缅防御战、滇西烽火急、得道者多助、绝地大反攻、胜利奏凯歌6个部分,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通过多空间立体布展,全面呈现滇西抗战的壮阔历程。

  在“绝地大反攻”部分,一枚银质三等云麾勋章静静陈列,勋章旁的文字记录着它的主人、中国远征军第54军军长阙汉骞的事迹。

  “阙汉骞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在上海、广州等地抗战。1944年5月,他率第54军突破怒江天险,攻破海拔3000米的高黎贡山防线,收复腾冲城外据点,9月收复腾冲,全歼日寇两个联队。”讲解员介绍,“腾冲反攻战胜利后,阙汉骞荣获这枚三等云麾勋章。”

  主题展览还首次公开展出了一组特殊文物——傈僳族村民蔡文伯赠予美国工程兵尤金·兰斯的傈僳族挎包,以及二人往来的书信。“这组文物由远征军后裔与飞虎队文物收藏家捐赠,是滇西民众与盟军并肩作战的珍贵物证。”马娟说,近年来,纪念馆在上级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丰富馆藏,讲好滇西抗战故事。

  场景复原区通过投影技术重现了当年炮火连天的战斗画面,游客仿佛亲历怒江炸桥、街巷激战;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旁,电子检索设备可供游客查询先烈信息。马娟介绍:“我们升级了艺术场景与多媒体设备,增强了科技感、互动感,让游客能更直观地感受高黎贡山防线的险峻、松山战役的惨烈。”

  不少游客在一面由1003顶钢盔组成的钢盔墙前驻足。钢盔上的弹孔是士兵们浴血奋战的印记。

  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眼眶泛红:“之前对滇西抗战史了解不多,亲眼看到这面钢盔墙,才真切知道当年的战斗有多残酷。我要把这里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海南游客汪女士是第二次到访纪念馆了,她在新展中看到了惠通桥之战的史料。“看到这些文物,更明白‘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不是一句口号,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真理。”她说。

  “近年来,滇西抗战纪念馆已成为腾冲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马娟介绍,纪念馆着力打造“缅怀英烈”主题游线,以纪念馆为起点,串联起国殇墓园、来凤山抗战遗址,形成文旅集群。游客可通过2.8万余件展品沉浸式体验滇西抗战历史,在国殇墓园敬献鲜花,了解远征军的故事。“未来,我们将继续征集远征军文物,把滇西抗战的故事更好地讲给后人听。”

  采访结束时,夕阳透过展馆的玻璃窗,洒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几位老年游客正在名录墙的电子检索屏前查找亲人的名字;不远处,一批来自昆明的小学生在南侨机工纪念徽章前驻足,认真聆听“用青春和生命守护运输线”的历史……滇西抗战纪念馆正以多种方式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