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促消费’关键在于把握‘三个度’——创新力度、服务温度、治理精度”
——《人民日报》9月9日刊发评论文章《把握会展经济的密码》。文章中说,当前,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愈发凸显。会展经济也成为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推动城市更新、展示文化自信的多功能平台。大型会展活动意味着超大客流,这既是生意流量,也会增加垃圾运量;既贡献就业、税收,也会造成交通压力。办出高品质的会展,考验的不仅是城市包容创新的胸襟,更是治理的绣花功夫,既需要科技赋能,也离不开基层担当。
“外摆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规范管理”
——《经济日报》近日刊发评论文章《外摆经济需“线”内生长》。文章中说,随着游客数量持续增加,餐饮消费需求攀升,不少城市消费火热。多地街头的“外摆风”悄然兴起,甚至星级酒店、知名商场也纷纷加入其中。外摆经营既有助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消费,也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活力,点亮了城市烟火气。各地应兼顾秩序和民生、效率和温度,规范外摆经营商户管理,推动实现市民需求、商户经营、游客体验、市容环境、交通畅通的多赢。
“‘撒野’式出游透支的是未来全社会的生态‘账单’”
——《工人日报》近日刊发评论文章《遏制“撒野”式野游,对大自然保持足够敬畏》。文中指出,非法野游、掠夺式采摘等行为在一些地方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社交平台上,相关攻略成为热门,不少人开辟了“野游博主”的新赛道,爬野山、赶野海、挖野菜等,跟帖区不乏“求坐标”“带我去”的网友。遏制“撒野”式野游行为,凝聚“无痕”出游的共识,需要有针对性举措。平台应对关乎基本是非的话题摒弃制造热点的冲动,从源头降低非法信息的传播权限。
(本版编辑 李志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