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日期:09-11
本报讯(记者 范朝慧 徐欣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等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历史性成就。博物馆体系更健全、功能更完备、影响更广泛,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7046家,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年接待观众已近15亿人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65家,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激发爱国热情,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激发改革动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串起城乡文脉,“何以中国”系列网络主题宣传生动讲述文物故事,《寻古中国》等文博节目广受大众好评,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活力迸发、硕果累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在节假日,一些热门馆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发布会介绍,国家文物局积极指导各地文物部门和热门博物馆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充分彰显。全国年均举办革命、建设、改革主题展览超过3000个,6亿人次观众走进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471个革命遗址、纪念场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省发布95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
发布会还介绍,展望“十五五”,国家文物局将以强化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利用为主线,着力构建理念更科学、制度更完善、方法更精细的文物保护体系,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文物领域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着力加强文物价值研究挖掘、推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着力增加有效供给、让文物蕴藏的宝贵价值真正活起来,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