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邰子君
江苏省苏州湾数字艺术馆里,京东方艺云(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显示技术装备为基础,结合数字多媒体技术与数字文化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多业态、多功能、多感知的数字艺术空间;扬州瘦西湖、苏州古运河的水面上,常州市武进第二造船有限公司聚焦新能源船舶赋能景区绿色升级与沉浸式体验研发新能源船舶整体解决方案,打造“听得见文化、看得见生态”的沉浸式移动空间;南京瞻园中,龙腾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文化+科技+绿色”的文旅照明新模式,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打造夜经济网红地标。
前不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这些案例聚焦近年来江苏省内深耕文旅装备技术提升的企业,充分展现了文旅装备技术提升,在为游客解锁新玩法的同时,也让文旅行业的服务更聪明、监管更精细、运营更高效。
解锁新玩法
眼下,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常规赛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但赛事的火热也让门票常常秒空,很多球迷不得不在家看球。一些宅在家的球迷为了能感受到现场氛围,便用上了VITURE系列AR智能眼镜,直接把球场“搬”到眼前。
这款AR眼镜出自苏州行者无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其国内运营负责人李斌介绍,不同于传统的头戴式AR眼镜,这款AR眼镜更轻便也更灵活,重量只有77克,和普通墨镜差不多。同时,这款AR眼镜还搭载了2颗哈曼的音响,做到了双目4K分辨率,并增加了AI 3D功能,可以实时把流媒体的内容转换成3D,如果用它来看“苏超”比赛,球员就好像在用户面前比赛一样。
“除了观看体育赛事、影视娱乐,这款智能眼镜还适用于多种文旅场景。”李斌说,目前,这款AR眼镜已在江苏省内多个景区、博物馆的导览、讲解、园林深度游等场景中试点应用。
观察江苏此次公布的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涉及文旅新玩法的案例占比很大。比如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幻化空间—AIGC文创智造舱”依托讯飞星火大模型技术,构建从数字内容生成到实体文创消费的全链路体验,通过瞬时扫描建模和AI图像处理技术,就能快速生成游客个性化的“数字分身”,甚至转化为明信片、徽章等实体文创产品。常州市艾飞韦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飞行驾驶航模项目,则通过模拟气流颠簸、驾驶舱视角、力反馈操纵杆等技术创新,实现身临其境自我驾驶的真实飞行体验。
运营更高效
在为游客解锁全新体验的同时,文旅装备技术提升还针对行业管理与服务中的痛点精准发力,让运营变得更加高效。
为了解决博物馆人流大时文物如何保护和游客更好参观体验的问题,南京长三角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大学研发了“智慧文博全场景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打造“环境监测—客流调控—互动体验”的博物馆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已应用于国家典籍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文博场馆。
南京长三角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邹巍巍介绍,“智慧文博全场景管理系统”通过微型气体传感器、高精度定位设备实时采集展厅多维度参数,比如,以往文物环境的监测可能只有温度、湿度、PM2.5等几个维度的参数,但这套系统能监测到酸性气体等10余种参数,再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而在观众舒适度方面,则会根据馆内热力图进行动态引导。同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还衍生了一些线上互动体验项目接入馆方小程序,从而丰富观众体验。
近年来,骑行以其“慢旅行、深体验”的特性,逐渐成为连接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热门文旅载体。作为全球自行车制造龙头,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利用IOT技术,透过人、车、店、骑、网,建模Giant服务生态圈,同时基于用户特征、地域特点,通过“捷安特骑行”等手机App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化增值服务,构建完整的文体旅业态。据了解,目前“骑行App数字化服务升级项目”通过智慧文旅模块,已接入全国32条精品骑行路线及120个线下服务驿站。
发展可持续
文旅装备技术的迭代升级,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与运营效率,刺激了消费增长,更通过绿色低碳的装备解决方案,降低了环境负荷,实现了降本增效与资源节约,从而驱动文旅产业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水上旅游近年来在江苏愈发受到欢迎,带动游船制造业需求增长,如何造出能耗低、污染小的游船?常州市武进第二造船有限公司给出了解决方案。该公司聚焦新能源船舶赋能景区绿色升级与沉浸式体验研发新能源船舶整体解决方案,以纯电动力系统、轻量化船体与智慧管理平台为核心,构建5米至50米全系列产品矩阵,同时将数字投影、5G语音导览、全息灯光等技术与地方文化融合,打造“听得见文化、看得见生态”的沉浸式移动空间。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配套新能源游船智慧管理平台,公司还实现船只远程监控、电量预警、客流分析与动态调度,助力景区数字化管理。目前,公司制造的船舶在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苏州古运河、北京亮马河等旅游景区成功应用。数据显示,相比上一代游船,这些船舶噪声污染下降80%,船票收入增长30%,游客满意度也显著上升。
为了解决传统建筑声学材料效率低、碳排放高、功能单一等问题,南京百音高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了“基于数智化的装配式绿色低碳音智膜”,以“智能响应+绿色装配+声学跃升”为核心,首创微型传感器网络与AI动态降噪系统,实现动态声场调控,并已成功应用于扬州南水北调源头公园音智膜馆等项目。项目采用标准化预制模块与干法快装技术,施工周期缩短40%—60%,施工污染减少60%,综合能耗降低30%。
据介绍,下一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搭建供需合作平台,完善产学研用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体系,持续以新质生产力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