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渊基
今年以来,湖南创新推动文旅消费增长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接待游客3.2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27.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3%、12.7%。这与湖南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息息相关。为延续上半年良好增长态势,湖南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13个部门于今年6月联合印发了《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多个维度提出了促进文旅消费的创新举措,涵盖活动模式推广、产业融合发展、消费场景打造、金融服务优化等方面,旨在进一步激发湖南文旅消费活力,推动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湖南在创新发展文旅、促进消费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创新文旅活动,激发消费热情。
《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广“活动+消费”模式,开展“潮起潇湘、相约湖南”四季活动。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热情。
回顾过往,湖南组织开展的文旅活动成绩斐然。今年五一假期,全省策划了1800多项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例如,长沙浏阳天空剧院推出的“焰遇浏阳河·烟花星球奇幻夜”活动,吸引游客48.01万人次;常德河街上演的大型行进式实景演出《常德往事》,成为街区“吸睛利器”。暑期,湖南各地围绕“潮起潇湘·相约湖南”2025湖南文化旅游夏季避暑消费季,在戏水、美食、民俗、康养、研学、音乐演出等领域推出一系列特色活动。
未来,笔者认为,应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结合季节特点与地域文化,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主题活动。例如,春季举办以赏花、农耕体验为主题的活动;秋季开展以丰收节、红叶观赏为主题的活动。利用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增添互动性与趣味性,提升游客参与度。
第二,拓展融合业态,丰富消费体验。
湖南的多项促消费措施均强调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支持新业态发展,推动“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同时,湖南还提出打造100个文旅沉浸式新空间。
湖南在融合业态发展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旅游与农业融合方面,怀化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作为旅游产业的最大引爆点,积极建设“安江农耕—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旅游“金三角”。工业旅游也在逐步兴起,部分城市利用废弃工厂打造创意文化产业园,将工业遗迹转化为文旅消费新热点。“音乐+旅游”“演出+旅游”等模式同样成果丰硕,如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
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深化融合业态发展,湖南各地应深入挖掘本地产业特色,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文旅产品。在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开发工业生产体验游、工业科技展示游等产品;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出乡村采摘、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体验等项目。同时,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更多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如数字博物馆、虚拟景区等。
第三,优化金融服务,提升消费便利。
《若干措施》提出,盘活闲置资产,优化金融支持,加大对文旅项目中长期信贷支持,推动支付服务机构全面提升外籍来湘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
在金融支持方面,近年来,湖南积极引导推动金融支持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文旅消费。支付便利化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尤其是吸引了更多国际游客入境消费。例如,不少景区和商家已支持多种国际支付方式。
笔者认为,未来,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文旅企业轻资产、重创意的特点,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景区经营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为优质文旅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持续优化支付环境,推动移动支付在偏远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普及,同时提升外籍游客在交通、购物、餐饮等场景的支付便利性,如推广多语种支付指引、与国际支付平台合作等。
第四,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消费潜力。
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遴选推荐工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是《若干措施》提出的又一重要举措。湖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发展迅速。例如,湘西完善乡村景区建设,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益阳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开放迎客。
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湖南各地需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住宿、卫生等条件。培养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如手工艺品、农产品等,增加村民收入。
总之,湖南通过一系列文旅创新做法,使消费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未来,湖南各地各部门应持续关注需求变化,加大政策支持与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文旅消费体验,实现湖南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