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白露双茄粥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3版:旅游报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丹崖

  少年时,看邻人从田间摘紫茄一只,以沟溪的潺潺流水洗净表皮,用牙齿“粗暴”地在茄身上撕开一个口子。旋即,一股茄子的甘香扑鼻而来。邻人就那样一下又一下,用牙齿撕掉茄子的表皮,大口生嚼茄瓤,如吃一只桃子或苹果,令人骇然。后来方知,茄子可以生吃,有果蔬的清香。

  茄子什么时候最好吃?母亲曾与邻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的一致意见是:白露以后。清晨起来,树叶上、草尖上开始悬着露珠,如翠钻一般。露珠若是结在紫茄上,便有紫水晶一般的美。

  皖北人喜欢在白露节气吃茄丝粥。茄子削皮,如紫袍将军卸甲一般,露出雪白的肌肤,岁月的征战杀伐,竟然不改其容颜。茄子切丝后,拌上面粉,稍事停歇几分钟,如征战的间歇,让“将军”也休养生息。几分钟后,待面粉被湿润吸纳裹挟在茄子表面,再二次拌上面粉。这时候,热锅起油,油温七成,下入拌了面的茄丝,炒至金黄,捞起来,撒上盐巴和五香粉之类的佐料,备用。

  清锅以后,再次放油,炒两只剥了皮的番茄。炒出汁,加水(鸡汤更佳),煮沸后,放入葱花和方才炒好的茄丝,再煮五分钟,勾芡,撒入胡椒面和鸡粉,淋上麻油,即可享用。

  白露时节,秋老虎还未走远,但早晚已十分凉爽。此刻煮一锅茄丝粥来吃,吃得汗津津的,很是舒坦。老辈人常言:“秋日白露结树梢,煮了茄丝贴秋膘。”皖北人煮茄丝粥讲究双茄,方才已经交代,红的是番茄,紫的是茄子。旧时,每到白露节气,乡间老者都会煮双茄粥给孩子们吃。吃食中往往寄寓着美好的祝福,双茄一红一紫,目的是祝福孩子们学习、事业“大红大紫”。其实,抛开祝福不谈,番茄与茄子都是果实,都有滋补之功效,最宜贴秋膘。

  早些年,色拉油、调和油尚不盛行,印象中,祖母和母亲做双茄粥,用的多半是猪油。猪油是炼好的,在油缸中,可谓“凝脂雪白”,炒茄丝必须用它。而炒番茄汁则用麻油,可谓各物各对待。乡人朴素的烹饪哲学中,也讲究分别对待,这是一种难得的细致。

  乡人喜啖茄尤甚,即便是茄蒂也舍不得丢弃,多半揭下来,去其表皮的刺,与青椒同炒,有别样滋味。吾乡所产的茄子,又瘦又长,老人尤其喜欢将其种在院子里,不可食尽,取“长寿”之意。难怪,我们这里被誉为“长寿之乡”,百岁老人之多,令他乡艳羡不已。

  茄子,又名“落苏”。据传,隋炀帝初见茄子,颇有好感,称其为“昆仑紫瓜”。古人对“紫”特别推崇,譬如“紫气东来”“紫绶金章”“清都紫微”……皆有吉祥寓意。有人知隋炀帝喜茄子,便投其所好地夸赞茄子:“味美如酪酥,香润似脂膏,食色像玛瑙。”尽管有拍马屁的嫌疑,却没有辱没茄子的一世英名。

  白露时节,季节转换,田野里色彩缤纷,露之白,茄子之紫,番茄之红,满目鲜活成熟。关于白露双茄粥,乡人有谣:

  猪油凝脂配麻油,白露晶莹缀茄头。

  番茄燃红秋意浅,皖乡风里韵悠悠。

  美哉,白露双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