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7月,重庆果园港口的一个画面:一艘满载货物的万吨级巨轮缓缓启航,驶向远方。
而我眼前的航道上,仿佛还有一艘伤痕累累的“民生”号货船,穿越硝烟逆流而上,向重庆奔来。那是87年前惊心动魄的时刻——
1938年10月,宜昌码头秋风呜咽。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伫立江边眉头紧锁: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日军正在逼近宜昌。可码头上,关乎国家命脉的10万吨工业设备怎么办?亟待转移的3万多骨肉同胞怎么办?
空中是成群的日军战机,前方是险恶的三峡航道,更加致命的是,再过40天就是枯水期,大规模船运将再无可能,怎么办?怎么办?
别无选择!卢作孚跳上一只木箱大声疾呼:“同胞们!眼前这些机器都是从上海、南京抢运来的,如果落入日寇之手,就会变成射向我们的炮弹!民生公司定会拼死抢运,但此刻我们需要人手、需要肩膀,把它们扛上船,谁能上!”
“我来!”一名伤兵高举起紧握的拳头。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也能扛!”一位身着长衫的教书先生句句铿锵!
我来!我也来!还有我,还有我……
一场抢运战,在那个沉沉黑夜,打响了!
卢作孚将宜昌至重庆航线划分为三段,根据不同的水位、流速调配船只,征调850艘民间木船昼夜抢运,遇到浅滩则改用人力!这是一排排川江纤夫用弯成弓状的脊梁,在陡峭的江岸上,拉拽出的“生命航道”……
日军战机俯冲而下,燃烧弹轰然炸响,瞬间血染江滩!浓烈的硝烟中,一名纤夫踉跄着扑向染血的纤绳,“继续——拉!”幸存的纤夫们再次绷紧纤绳——吼着撼人心魄的号子,迎着随时降临的炸弹,一寸一寸坚定地向前挪动!
回望那些日子,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弯曲的脊背,而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40个昼夜,千名船员、万名纤夫,将全部人员和物资奇迹般运到了大后方。这些设备每月可以造出30万枚手榴弹、7万枚迫击炮弹、6000枚飞机炸弹……为全民族持久抗战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毛泽东同志高度赞誉卢作孚是中国实业界4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
不能忘,也不会忘!是他们用生命热血,抢出了战时中国的信心和精神,抢出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80多年过去,当年浴血保存下来的工业火种早已在巴渝大地形成燎原之势。如今,183个智能工厂、1096个数字化车间,让重庆加速奔跑——60秒,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汽车产量稳居全国前列!13秒,一台笔记本电脑完成组装,电脑产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当年的长江天堑,已经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化为了通途。重庆果园港的汽笛声,回荡着过往历史,更奏响着崭新的时代: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在此握手,东盟冷链专列与陆海新通道在此相拥,“钢铁驼队”正把中国“西部制造”和“西部创造”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球。
每一次凝望这段江面,我总会想起那些带着汗水、渗着血水的脊背,总能感受到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伟大抗战精神的血脉奔涌。
这,就是脊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弯曲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