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 彪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运用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成果,让红色故事传播走向基层、走进群众,“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近期陆续走进山西、辽宁、陕西、北京、江苏、海南等地,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持续营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浓厚氛围。
让红色故事跨越时空
从延安电波里的隐秘坚守,到滇缅公路上几十万人民群众用血肉铺就的抗战生命线;从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勇士用生命掩护主力部队及人民群众转移的壮烈,到西柏坡王家川们前赴后继的信仰传承……宣讲期间,来自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的优秀讲解员代表们通过生动讲述,让红色故事跨越时空、激起共鸣。
“沿着革命先辈抗日烽火的足迹一路走来,每一处红色坐标,每一个抗战印记,都让我内心的崇敬与震撼越发真切。”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32138部队的讲解员马清讲述了新四军刘老庄连的英雄故事,“80多年来,一茬茬连队官兵始终带着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劲头冲锋在前,世世代代的刘老庄人民始终怀着爱党拥军、送子从军的赤诚接续传承着这份军民鱼水情深。我想这就是红色故事滋养精神、浸润人心,激励奋斗最生动的诠释。”
“此次巡回宣讲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淬炼。”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韩琦说,“每一次讲述,都是与革命先辈的跨时空对话;每一次聆听,都能感受到精神力量的磅礴奔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故事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标定着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航向。”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李婧以《脊梁》为题,深情讲述了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在民族危亡时刻,指挥千名船员、万名纤夫用生命保存中国工业命脉的壮举,她说:“我在台上看到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专注的神情、动容的瞬间,自己也很受鼓舞,接下来我将继续摸索如何让伟大抗战精神更广泛、更生动地传播。”
“俺哥牺牲了,让俺来替他,俺就叫王家川!俺要是再牺牲了,家里还有个16岁的弟弟,让他也参军,也叫王家川。俺们村里还有上百个青年,他们都叫王家川,平山的王家川是死不完的!”宣讲现场,河北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带来红色故事《我们都是王家川》,“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世长存,作为新时代红色讲解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宣讲,激励更多人传承红色血脉。”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拾峰说,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从不同视角讲述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赴后继赴国难的雄壮史诗,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必将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发扬伟大抗战精神,矢志复兴图强。
让呈现方式另辟蹊径
连日来,讲解员们以声为笔、以情为墨,通过情景再现、互动讲解等方式,让烽火中淬炼的经典红色故事跨越时空激起共鸣,使红色精神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更加深入人心。
练表达、练节奏、练状态……为讲好红色故事,吉林省四平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璐下足了功夫。宣讲现场,她吹奏起口琴,生动再现了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在绝境中用音乐鼓舞斗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物件’见‘大精神’,小切口更容易打动人引发共情。”王璐说,“讲述红色故事时,我特意加入吹奏口琴的环节,让观众能‘听’到历史,效果很好。后续我将总结经验,采取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让红色精神走进大家心里。”
云南大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讲解员崔恩铭身着带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登台,用一组组数字展现滇缅公路修筑之难和滇西人民的不屈精神。他说:“讲好红色故事,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听众。红色故事的讲述可以结合新时代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情景剧、说唱等形式,让红色故事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讲解红色故事需要紧跟时代特色,将刻板说教变为生动演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高姗说,为了让英雄的故事直抵人心,她反复打磨、斟酌讲解词,想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英雄的热血故事在新时代传下去。
“讲好故事其实就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给人以深思、给人以启迪,是讲好故事的重要目标和标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从大赛到宣讲,这些优秀讲解员们在呈现方式等方面另辟蹊径,做到了“把自己放进去、把创新找出来”,用“百姓的声音”讲述“国家的记忆”,让红色故事有了深度、有了温度、有了情感触发。
让胜利号角久久回响
一次次宣讲,一次次领悟,不仅让观众在红色故事里汲取精神养分,也锤炼了讲解员的专业素养与表达能力,增强了讲解员作为红色资源守护者的深沉使命感。讲解员和观众们纷纷表示,要做红色文化的坚定传播者,让胜利号角在新时代久久回响。
“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信仰的光芒永不熄灭。”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蔡妤说,抗战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是最好的精神滋养。讲好抗战故事对年轻人意义非凡。先辈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能让年轻人明白生命的价值不止于个人享乐,更在于对家国的担当。
当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的故事,通过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话语传递出来时,历史的温度与精神的力量扑面而来。8月18日,在山西省阳泉市工人文化宫,阳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耿志星听完宣讲后,眼眶泛红,他动情地说:“从革命先辈坚守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里,我能真切感受到初心的力量——是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毫不退缩,是为了民族大义舍弃个人一切的决绝,这种精神支撑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
“现场聆听红色故事,内心特别震撼、特别感动。”8月21日,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化工大学学生邹雨轩说,自己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用青春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指挥中心。8月23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会议室内,140余名机关干部、文旅工作者代表等凝神聆听宣讲。现场观众李婷说:“胜利号角的吹响不仅代表着当时革命的胜利,更代表着一种甘于奉献、永不放弃的时代精神。这些红色故事特别有冲击力,提醒着我不要忘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激励我要将革命先辈们甘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好好传承下去。”
“一个个英雄故事,不仅唤起了我们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凝聚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更点燃了当下青年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8月26日,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职工秦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聆听宣讲后感慨,“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在岗位上坚守职责、深耕业务,于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凡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
本报精选了宣讲活动中的8个红色故事,并对讲述人进行了采访,详见6-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