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先莉
初秋时节,我应友人之约,前往湖北仙桃的梦里水乡。朋友说那里是“湖北的乌镇”,我心里不免存疑,但好奇终究占了上风,最终还是踏上了这趟“寻梦”之旅。
车行至江汉平原,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低垂,农人正在田间忙碌,远处白墙黛瓦渐渐浮现,水乡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踏入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最先迎接游人的是荷塘村,青砖灰瓦的建筑风格,营造出流水门前过、绿树村边合的乡村水韵。荷塘上的荷花已经凋谢,但残荷勾勒的湖面也别有一番意境。偶尔有几只水鸭游过,划破水面的平静,激起圈圈涟漪。
我走进一家临水的老茶馆,点了一壶本地茶。茶馆老板很健谈,热情地给我介绍:“很多人说我们这里像江南,其实江汉平原的水乡,有我们自己的味道。”老板自豪地说。我问他此话怎讲,他笑着指了指窗外的河道:“江南水乡温婉如玉,我们这里嘛,多了几分荆楚大地的豪气,你看那屋檐翘得多高,再看那石桥建得多阔。”细观之,果然如此。这里的建筑风格虽似江南,却比江南多了几分粗犷之气,柔美中藏着坚毅,恰如湖北人的性格,外柔内刚。
饭后,我前往水上森林——湖北省最大的人工水上森林,平均树龄近50年的池杉树高大挺拔。初秋的水上森林尚未层林尽染,但已经出现了淡淡的秋意,有些池杉树的叶子已开始泛红。我登上画舫,船工轻轻摇橹,小船缓缓驶入杉林深处。画舫悠然在池杉林里穿梭,平静的水面上浮动着白云、树林的倒影,偶尔有落叶飘下,在水面激起细微的波纹。林中鸟鸣不绝于耳,正当我们交谈时,一群白鹭从林中飞起,舒展着洁白的羽翼,在空中翩翩起舞,身姿轻盈优美。
泛舟兴尽,返回荷塘村,独具江汉平原民俗特色的水上婚礼表演也开始了。水乡人的婚礼,以水为媒,以船为聘,一条捕鱼船、一名美娇娘、一份水乡情、一对有缘人……浪漫的水上婚礼展示了江汉平原质朴而热情的民俗风情。新郎新娘穿着传统的婚服,站在装饰喜庆的船上,向着“来宾”微笑挥手。后面的船上坐着吹拉弹唱的乐手,演奏着欢快的曲子。热闹、庄重、质朴,让我这个外乡人也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和喜悦。
随后,我又观看了鸬鹚捕鱼的表演。渔夫们唱着号子,指挥着鸬鹚潜入水中捕鱼。这些聪明的鸟儿不时浮出水面,将捕获的鱼儿交给主人。如今,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已经很少见到,我却有幸在这里见到。
傍晚时分的水上森林,与白天又有所不同。夕阳余晖洒在池杉林上,为渐渐露头的一抹抹红增添了光辉。湖面上倒映着金色的云彩,像打翻了的调色盘。我站在观景台上,看夕阳渐渐西沉,将天空染成橙红色。水面上的倒影也随之变幻,美得让人窒息。几个摄影爱好者架着三脚架,捕捉着这难得的光影时刻,我也不禁拿起手机,记录这美景。
夜幕降临,河岸两旁亮起了红灯笼。我找了一家临水的小餐馆,点了几样当地特色菜。老板推荐了沔阳三蒸和砂锅鳝丝,还有一道莲藕排骨汤。仙桃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据说在这里鳝鱼的吃法有100多种,而当地的莲藕“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栗般粉扑”,粗壮肥大,肉质松脆,味道鲜美。这三道菜,是名副其实的当地美食,每一口都是陌生而亲切的滋味,是我从未在他处领略过的鲜美。饭后来到河边散步,月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对岸的灯火倒映在水中,随风晃动。偶尔有乌篷船划过,船桨搅碎一河星光,不一会儿又恢复平静。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很早,想再看一眼晨雾中的水乡。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河道上弥漫着朦胧雾气,白墙黛瓦在雾中若隐若现。远处的池杉林也隐约露了出来,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一位渔民摇着小船从雾中穿出,船头挂着的灯笼为这朦胧雾气添了一点亮眼的红。太阳渐渐升起,湖边的芦苇摇曳,鸟儿叽叽,枫叶、梧桐叶透过阳光,泛出亮丽的色彩。
回程的车上,我翻看相机里的照片,池杉林的壮美、水乡的婉约、渔民的朴素、鹭鸟的舞姿、婚礼的热闹……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湖北的乌镇”,它有着不输江南的美,并且多了几分独属于荆楚大地的韵味。
仙桃“梦里水乡”,这个隐匿于华中的璀璨明珠,在初秋展现出了绰约的风姿。它以独有的荆楚风情融合江南灵秀,诠释着“水乡之美”,让我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车行渐远,水乡的影子渐渐消失在视野中,但我知道,这片土地的一切将长久地留在我心中。或许某年秋日,我还会再次造访,再续这场水乡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