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邰子君
黄海之滨,盐阜大地;铁军精神,熠熠生辉。8月28日,“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走进江苏盐城,从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讲解员及江苏讲解员代表齐聚新四军纪念馆,生动讲述了《铁血少年营》《“展儿”的青春抉择》《山虎驮来抗日山》等10个红色故事,带领观众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1943年3月,日军对我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清剿合围,1600余名日伪军携带着重武器,向江苏淮阴的刘老庄扑来。新四军3师19团4连奉命掩护党政军机关和村民转移……”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讲解员、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讲解员马清带来的红色故事《战旗》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屏息凝神、眼含热泪。
“《战旗》中讲述的刘老庄连82名勇士的事迹就发生在江苏,为江苏人民所熟知,从观众们与我的眼神交流就可以感受到,这让我更加充满力量。”马清说,“我面对的观众可能就是当年送子从军的老百姓的后辈,在江苏讲述这个故事,格外有意义。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聆听《战旗》后,“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刘婵红了眼眶。作为江苏省巾帼党课讲师,她表示,这次的宣讲主题、内容对她今后开展宣讲活动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苏州图书馆讲解员张钟文讲的也是新四军的故事。故事从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在芦苇荡历经20多天、突破日伪军封锁讲起,延伸到如今太湖畔的青年创业者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实现科技突围。张钟文说,“此次宣讲激励我们传承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引导广大读者了解红色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李婧带来的《脊梁》则讲述了民族企业家卢作孚在1938年指挥千名船员、万名船夫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3万多同胞、10万吨工业器材全部运到大后方的故事。
虽已是此次宣讲的第五站,但李婧在宣讲前仍一丝不苟地准备着。“对我们来说,每一场宣讲都是一次精进。红色故事宣讲不是简单地讲述历史,更是点燃每一位观众的精神火种,当我们看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观众认真倾听的表情,心中都格外自豪。”
从“铁血少年营”战士以稚嫩的肩膀扛起枪走向抗日战场,到年轻姑娘杨展“到延安去”的青春抉择;从西柏坡一个个“王家川”前赴后继的壮烈,到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勇士的殉国;从20万民众用血肉铺就的“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到连云港军民用信仰垒起的英雄之山“抗日山”……宣讲活动中,活动主持人、盐城市亭湖区实验小学学生蒋子航认真记下了每一个故事。
担任新四军纪念馆“小铁钉”志愿讲解员两年多时间的蒋子航告诉记者,主持这次宣讲活动,让他了解了很多江苏以外的革命故事,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讲解技巧。“比如,这些讲解员哥哥姐姐在讲解过程中,动作和表情都很自然,也能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我将学习他们的优点,在今后的志愿讲解中做得更好。”
盐城青年讲师团成员张颖说,这些波澜壮阔的抗战故事深深打动了她,也让她从同行的讲述中受到启发。“以情动人是讲好红色故事的关键。未来,我将用心挖掘盐城红色文化资源,用同龄人听得进、能共情的表达做好红色故事的青春解读者。”
故事从未尘封,信仰始终炽热。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汇聚起新征程上的奋进力量,在盐阜大地上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