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任 丽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指挥中心。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我军战略方针,《论持久战》指引抗战走向胜利……从思想至战略,延安是抗战“灯塔”。
8月23日,“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从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讲解员代表以及陕西讲解员代表联袂登台,生动讲述了《将军的口琴》《红色电波中的胜利回响》《铁血少年营》等9个红色故事,带领观众感受精神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宣讲现场,延安革命纪念馆会议室内,140余名机关干部、文旅工作者代表凝神聆听。窗外雨声淅沥,似在为那段峥嵘岁月伴奏;会议室内掌声雷动,是对英雄史诗的礼赞。宣讲在陕北说书《半碗饸饹》的韵律中拉开序幕,充满黄土气息的唱腔,从一碗带着烟火气的吃食引出艰苦岁月里军民相依的深情。
吉林四平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璐率先带来红色故事《将军的口琴》。一把口琴,奏响了杨靖宇将军对家国的眷恋。讲述时,王璐吹奏口琴,音调婉转,口琴音穿越白山黑水与黄土高坡,抗联战士“腹中满是草根,心中却燃着烈火”的悲壮与延安窑洞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坚韧产生共振。
“延安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历史。”王璐告诉记者,在延安宣讲的感受格外不同。在这里,东北抗联精神与延安精神跨越时空交融,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未来,她将继续深挖东北抗联历史,挖掘更多打动人心的故事细节,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生命力,长存于游客心间。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历史的印记如此真切,敬畏与感动充盈心间。”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韩琦讲述了红色故事《“展儿”的青春抉择》。采访中,他引用故事中的语句“到延安去,到抗战前线去”,表达80多年前青年奔赴延安的热忱,恰似当下巡回宣讲的使命延续。韩琦说,要让胜利的号角声于新时代愈发铿锵激昂,倡导借助新形式赋予红色故事新的生命力。
宣讲进行到一半时,穿插了延安红色故事《小炕桌与〈沁园春·雪〉》。陕西省讲解员代表、延安市文物研究院副院长王一美采用“故事宣讲+文艺表演”形式,从国家一级文物小炕桌讲到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生动阐述了一张小炕桌不仅承载着革命的智慧,更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信念。
“东北抗联的少年战士与延安革命先辈的奋斗意志相通,在青春年华选择为国赴死。”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高姗讲述红色故事《铁血少年营》时眼中满是泪花。作为此次宣讲团中最年轻的讲解员,她告诉记者:“在延安讲红色故事,我深感光荣。巡回宣讲期间,我看到红色故事在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中都能引起强烈共鸣。未来,我将传承历史、扎根当下、开创未来,计划借鉴延安的宣讲特色,在讲述中融入音乐、快板等元素,让红色故事更鲜活。”
整场宣讲活动期间,热烈的掌声多次响起,观众们的眼中饱含热泪。“这些红色故事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励我们将革命先辈们甘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永远传承下去。”延安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李婷说,“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蔡妤带来的《红色电波中的胜利回响》故事令我印象深刻。重温电波传递信仰的往昔,那些在密码里跳动的不仅是情报,更是永不熄灭的信念。”
与妈妈一起来听红色故事的小学生杜俊杰声音稚嫩而坚定地说:“今天听了红色故事,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勇敢向前的精神令我很感动,我将更加珍惜和平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宣讲结束后,讲解员们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交流切磋,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感动在此刻交融。
从延安到全国,从抗战胜利到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八十载光阴流转,胜利的号角声从未远去;八十年风雨兼程,伟大抗战精神永远年轻。接下来,宣讲活动还将走进北京、江苏、海南等地,用赤诚的讲述带领观众重温滚烫记忆,以红色故事照亮前行之路、奏响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