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吉娜
薄薄暮色里,福州闽越水镇点灯续昼。灯光给建筑描上边,有了明暗对比,仿古城门楼更显巍峨。穿过角门,就走进一处活着的水镇。
水镇不古,甚至可谓新镇,不过闽江水自带古意,伸出细支,滋养着桨声欸乃,让大片水域在眼前铺陈,又在白墙黑瓦间弹着流水叮咚,盆栽的茉莉花香绕上手腕,除了以榕须替代垂柳,都和苏杭无二。少有人知,这种神似景致,不是刻意仿造,而是近两千年的渊源交织铸就的。
始皇帝的马蹄踏过钱塘江之前,古时江南一带,还属于越国的领地。残存的越国贵族南迁,与闽地土族结合,从此有了闽越国。汉高祖刘邦“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即如今的福州。
如此说来,福州本该是江南的模样。闽越水镇的古门楼,便按照闽越王城遗址的规格仿造。清徽楼下,巨大的斗拱挑出,站在城门楼上,近处,夜里的水镇游人如织,远处,沿着闽江水澎湃着的,是福州的两千年。
下城门,真正融入闽越水镇,从岸边停靠的福船开始。彩绘的大船停泊在湖水中,与柔情蜜意的江南相悖,福船,向世界各地开拓了无数条航道。绕水半圈,踏入福船工坊,穿梭在船舱间,了解了福州传统的福船建造技艺与丰富的文化历史。一艘船从木头伊始,到龙骨、船身、风帆……匠人精妙的技艺巧夺天工,令我惊叹。
踏出福船工坊,民俗游神队伍敲锣打鼓地走来。盛夏傍晚,热闹和凉风不冲突。传说中的人物挥着长袖,气宇轩昂,时不时停下脚步和游人互动。孩子们跟着蹦蹦跳跳,学着人物的表演动作伸张一下拳腿,逗得我哈哈大笑。
道路围着湖水,几只小舟点着灯在水上游荡,走累了,在水镇里找到一家冰饭。端着一碗,边走边吃。走到福致书院,刚吃完半碗。福州冰饭,只在闽地流传。糯米和各色小料乘着碎冰沙游来游去。其中最有趣的是古早味的花生米,在唇齿间裂开的瞬间,嘎嘣一声,甜和咸,糯和脆,强烈的对比,带来专属于福州夏夜的清凉味。
风铃丁零零地响动,实景表演的时间到了。走到广场上,表演刚刚开始,湖水变成舞台,白墙黑瓦成为背景。故事的开始我们都知道了,越王在东冶停下脚步,建了一座有故土江南韵味的城。故事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呢?没有人知道。天完全黑下来,彩灯绚烂,舞者高高抬起腿再落下,表演,结束了。
烟花在天上炸响,夜幕是烟花的舞台。砰砰砰,水镇的天上放着一场烟花,等烟花放完了,请别急着落寞,水镇灯影婆娑,水面的倒影还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