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大巴山的一滴水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03版:旅游报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颜 庆

  一滴水的力量有多大?一滴水经年累月滴下来,可以把坚硬的石头击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滴石穿。现在,我正行走在巴山大峡谷,看到的是一滴水的另一番神奇力量。

  在我的面前,一滴水正在缓慢地滑落,慢得就像时间停止了流动,许久才听到“哒”的一声,给了我一个如梦初醒的激灵反应。借着手机打出的亮光,我看到细细的水流,在形如倒挂竹笋一样的石头表面聚集。等到缓缓滴下来,迎接它的又是努力向上生长的竹笋一样的石头——钟乳石。一滴水,在一天又一天的时光里,在人们无暇关心的大山洞穴中积蓄着力量,创造出这个名叫大象洞的喀斯特溶洞。

  巴山大峡谷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是莽莽大巴山的组成部分。我和朋友来到这里探秘,发现这个大峡谷不是特指一条河谷,而是沟壑纵横、溪流交错的一片广阔山地。我们请了一位穿着土家族服饰的小伙儿当向导,决定在短暂的行程安排里,把行走范围锁定在桃溪谷这一小片山野。这里有大象洞、鱼泉河、桃溪人家……这些别样的景致,和“水”这个精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象洞,是一滴水的杰作。游览此洞,不是在平行移动中蜿蜒前行,而是进洞后就开始螺旋式下降。走到最深处再回头仰望,那个“仿佛若有光”的洞口早已遥不可及,约莫有四五层楼高。洞中的钟乳石形态各异,或如竹笋林立,或如金丝猴倒挂,或如大象负重前行……你有多么丰富的想象,那些含有碳酸钙成分的水滴浇铸出来的钟乳石,就有多少种惟妙惟肖的形态。

  大象洞清爽干燥,没有暗河涌动,也没有水帘瀑布。我们去时,由于北方的冷空气穿过秦岭、越过大巴山一路南下,洞外气温骤降,而洞内依然温暖如春。我好不容易才发现一处正在滑落的水滴,那缓慢的降落速度及滴水成石的独特景观,为我们理解这个溶洞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鲜明注释。

  从大象洞出来,向导小曾带领我们转过几道弯,走向桃溪谷的鱼泉河。从交谈中得知,小曾的老家在广东韶关,大学毕业后,辗转几座城市,在武汉工作时,喜欢上一个美丽的土家族姑娘,追随爱情来到了这片大山里。我问小曾,习惯山里的生活吗?他说,一个人要学会改变自己,改变了就有如期而至的美好。就像这眼前的水,可以滴灌出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也可以流淌出漂着花瓣的鱼泉河。

  我忽然羡慕起这个穿着对襟布褂的年轻人。他一次次迁徙辗转,只为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像山野的风一样自由。

  “大家一路上留个心,看看这条河的水,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小曾的一番话,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树有根、水有源,有那么稀罕吗?一路上,我们在山涧里穿行,或过桥,或傍着山路侧身而过,或走栈道。两山夹峙,高耸入云。仰头望去,树木遮天蔽日,不时会遇到一线天的光景。水,在这里呈现出她的本来面目,利万物而不争,向低处去而有容乃大。

  眼前的这一座桥有些独特,钢化玻璃构造出来的桥面形似一条鱼,取名叫阳鱼桥。驻足观看桥下浅潭,水面有花瓣漂浮,水下有鱼儿游动。那鱼儿长约一拃,光影投射下去,身上仿佛有斑点。这就是桃溪谷的稀有鱼类阳鱼。

  过了阳鱼桥,沿栈道前行,有訇然水声不绝于耳。抬头望去,河谷上游乱石密布,河床里却没有滔滔水流。这水声来自何方?眼尖的同伴发现,河谷左侧转弯处,在庞大山体的一个洞穴中,有大水奔涌而出,偶尔可见鱼儿跳跃,跌落在河谷的深潭里。小曾说:“这就是阳鱼,从神秘山洞中涌出来的鱼。”这是怎样的一种自然奇观啊,泉水奔腾,飞花溅玉,一年四季都不停歇。那些随着这条暗河游过来的鱼儿,它们来自何方?在密不见光的暗河中游过了多少漫长的路程?

  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我们在暮色中走出河谷,沿着土家族建筑风格的桃溪人家向山上的客栈走去。依山而建的云顶客栈是一座土家族吊脚楼,阳台上可以触摸到松树的枝条。薄暮中看周围的山势,一山未了一山迎,涌动的云雾慢慢升腾,把山谷都快要填平了。到了掌灯时分,雾气漫到了窗外,一开窗就涌了进来。这难道是桃溪谷的水,今天下午由鱼翔浅底的液态蒸腾成水汽,跟着我们一路撵到山上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