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感恩
“村超”增添动人底色
日期:08-12
□ 王恩奎
“村超”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但支撑它长久发光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融入血脉的诚信基因与感恩情怀
据《工人日报》报道,8月9日晚7时30分,曾两度遭受洪水重创的贵州“村超”赛事迎来总决赛,热闹的人气再次充盈榕江这座小城。就在两周前,“村超”赛事重启,当日榕江便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4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复苏答卷。
当全网为贵州榕江“村超”的热血赛事欢呼之时,真正打动人心的或许是赛场之外的温度。这场从“田间地头”生长起来的足球盛宴,不仅让乡村体育火出了圈,更用最朴素的诚信与感恩,为“村超”这块金字招牌镀上了温暖底色。
诚信是“村超”赢得信任的基石。赛事爆火后,榕江商户自发承诺“不涨价、不宰客”:餐馆老板坚持“20元吃饱吃好”,民宿房东拒绝临时加价,摊贩把“假一赔十”写在招牌最显眼处。有游客晒出账单:三个人吃一桌地道酸汤鱼仅花86元,打车起步价始终保持5元。这种“流量面前守初心”的自觉,让“村超”跳出了网红IP昙花一现的窠臼。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赛事期间投诉量同比下降67%,游客复游率却高达42%,这印证了诚信经营带来的长效价值。
感恩是“村超”连接人心的纽带。面对八方来客,榕江人用最真挚的热情回馈厚爱:村民自发为游客指路、送水,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向外地观众敬拦门酒,小学生举着“谢谢你来我的家乡”的牌子在场边奔跑。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榕江“村超”的清醒尤为可贵。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包装,没有急功近利的收割,而是用“不欺客、懂感恩”的朴素逻辑,构建起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当个别网红景点忙着“薅流量”时,榕江人选择用诚信守护口碑,用感恩延续热情,这种坚守恰恰成了最硬核的竞争力。
如今,“村超”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但支撑它长久发光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融入血脉的诚信基因与感恩情怀。这提醒大家,任何IP的长久生命力,终究要回归到对人的尊重与善待。榕江用一场乡村足球赛证明,当诚信成为共识、感恩化作行动,平凡土地上也能生长出动人的商业文明与人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