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旅游报

民营企业家组团“把脉开方”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第02版:旅游报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安 峥 本报记者 白 骅

引擎轰鸣,一辆大巴车稳稳停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桂家湾乡村综合体。车门一开,由20位民营企业家组成的“文旅智囊团”成员陆续下车,带着投资者的敏锐嗅觉,深入文旅项目一线进行“把脉开方”。

记者近日跟随“文旅智囊团”走进桂家湾,只见游客们仔细摆弄着刚上色的陶坯、研学的孩子们在田野间玩得不亦乐乎。“现有的体验项目能不能线上预约”“体验项目能不能串联成线”……民营企业家现场提出疑问,桂家湾负责人桂小华一一记录在册。“这些‘刺’挑得好,给我们打开了新思路,对以后客流量增长、服务质量提升有很大帮助。”桂小华说。

在亲子度假目的地蝴蝶谷,柴火鸡、山野时蔬的香气弥漫开来。“‘中央厨房’为周边民宿提供餐厨一体化服务很有意思,但各家应相互借鉴,放大各自优势,形成招牌与特色。”一顿“在地美食午餐会”,让民营企业家与村民、商家面对面交流,也悄然埋下了农企资源对接的种子。

沿着蜿蜒山路,“文旅智囊团”走进树林深处的三生·三和民宿。推开一扇木门,精巧的竹编家具、古色古香的室内展陈映入眼帘。“这感觉对了,把安州慢生活‘揉’进去了。”一位企业家称赞道,但走进房间,建议也随之而来:“不同年龄层需求差异大,提升床品舒适度会让游客体验有质的飞跃……”民宿运营团队工作人员频频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建议。

从产品设计到服务细节,从营销推广到品牌打造,“文旅智囊团”现场建议频出:“要按年龄群体精准定位文旅板块”“除了温泉,该挖掘更多响亮IP”“打响名牌,建好产业集群”……企业家们结合自身的看家本领,热情探讨着如何打通安州“农旅研学+生态康养+民宿集群”的产业链条。

“这场由民营企业家主导的跨界‘急诊’是安州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解锁城乡‘共富密码’的具体举措之一。2022年以来,全区已有61家本地民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地65个项目,覆盖全区10个乡镇。”安州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张玉说,民营企业家们带来的建议更具商业落地性和市场前瞻性,精准链接了政策、技术与资本,为安州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共赢”的模式,在安州早有成功先例。走进安州电商产业园,“数字枫香”运营平台的大屏实时跳动着数据。园区负责人陈兴友指着屏幕介绍:“我们整合平台、主播、物流、基地,打造‘种植—加工—营销—融合’全链服务。你们看,枫香村的村民正通过镜头,向网友直播推介着乡村美景和田间的果蔬。”

截至目前,“数字枫香”已吸引投资超千万元,每年吸引到村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特色水产、特色研学、乡村旅居等产业创收300余万元,带动就业约20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夜幕降临,“文旅智囊团”返程的大巴内,讨论声依然热烈,笔记本上写满了“诊断记录”和合作意向;车窗外,安州的青山绿水间,一个个被“精准把脉”后的文旅项目,正欲蓄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