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之际,绿树渐黄,冷风轻拂,穿行在大榆树镇的乡间道路上,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阜高营村的“状元糕”飘出诱人甜香,让特色文化IP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小张家口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铺设的上下水管道、拓宽的路面,如明珠般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北方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这些新变化、新规划将为这座小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大榆树镇,地处延庆区城区东南部,2024年全镇在乡村产业发展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其中,全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1919.6万元,农民人均所得达37907元,全镇25个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万元,此外,镇域内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同步发力,通过培育优质果蔬基地、打造农产品电商直播间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榆树镇也正以“全域统筹”的发展理念,谱写着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交响乐。教育、产业、民生三大篇章协同并进,让60.57平方公里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丽乡村铺就振兴新图景
走进阜高营村,红砖白墙上绘着“状元及第”彩画,在状元宴接待户的厨房里,蒸汽氤氲,香气四溢,接待户们正忙着制作当地的特色点心“状元糕”。据统计,2024年,“状元宴”餐饮接待超过2000人,实现收入近10万元,成为村里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看我们这状元糕,用白芸豆做皮,升糖慢还健康,上面的图案更是有讲究!”村民张大姐一边熟练地揉面、包馅、压模,一边笑着向记者介绍。在阜高营村状元宴接待户家中,几位村民围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着制作心得,手里的模具一压,一个个印着“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状元”“定胜”“未来可期”等字样的状元糕便成型,小巧精致的糕点整齐排列在面板上,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洋溢着浓浓的邻里温情。
阜高营村第一书记赵学智介绍道:“现在状元糕已经打开销路,今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5万元,我们也积极帮着村民拓宽增收路子,目前和阜高营村绿悠休闲农业园也有了初步合作,他们帮着我们销售状元糕。”说着,他拿出手机展示最近的一次活动照片:“看,这是上周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来村里社会实践时,体验制作状元糕的场景。当时学生们都特别有感触,一些学生说看着一个个图案慢慢印在糕点上,就像把美好的寓意刻了进去,比直接买现成的有意思多了,还能感受到村里的‘状元文化’。同时,我们把状元糕作为‘状元宴’的最后一道甜品,既给宴席增添亮点,又是文化IP的实际转化,受到了游客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不远处的小张家口村,伴随着污水场站、新能源改造等工程的全面完工,这个半山村不仅告别了漏雨老屋的困扰,而且解决了曾经下雨时满地积水、淤泥难行的麻烦,村容村貌与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我们村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小张家口村两委干部冯超说道:“今年6月份,234盏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完毕,1929.62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全部完工,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投入使用,道路全部硬化。美丽乡村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冯超指着规划图说。小张家口村更是被纳入镇“百千工程”示范片区,未来将建设长城主题营地、青年书局等文旅项目,变身校地融合服务枢纽。
据了解,大榆树镇“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在2025年成功入选北京市第三批百千工程示范村、示范片区创建名单。该示范片区以12个村庄为骨架,规划26个产业项目,分为南部、北部两大组团。南部是以小张家口村为核心示范村的校地融合商业服务组团,辐射带动大榆树村、南红门村、北红门村、刘家堡村、小泥河村5个提升村;北部是以阜高营村为核心示范村的都市休闲农业组团,辐射带动杨户庄村、奚官营村、陈家营村、上辛庄村、高庙屯村5个提升村。该示范片区紧扣大榆树镇产业规划与发展功能定位,拟打造北京特色校地融合、都市休闲、物流保供等示范样板。同时,以基础好的区域为核心,串联起南山环线文旅廊道,并在组织建设、社会发展、经济提升、文化繁荣、生态保护五个方面实现突破发展。通过紧密依托大学城、“网红路边网红村”、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基地等发展机遇,构建“大学科教+乡村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
“我们既要留住状元文化、长城记忆,更要用产业激活乡村基因。”大榆树镇副镇长陈萌说,“我们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造提升了基础设施,还依托这些基础打造起精品民宿、乡村市集、采摘温棚等多样的文旅业态。”据统计,2024年全镇累计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10.51万元。“现如今,产业业态多了,生态美了,村民们的增收方式变多了,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陈萌表示,“大榆树镇将在现有民宿、采摘园的基础上增加农耕研学、非遗手作等互动体验项目,进一步做精做细,让游客不仅‘来得了’,更能‘留得住、记得住’。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特色农产品开发深加工产品,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游客购买的方式带动消费,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教育东风催生发展新机遇
京张高铁延庆站向东五公里,一片96.75公顷的土地已完成平整。投资46.7亿元的北方工业大学延庆校区即将在此崛起。近日,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了北方工业大学延庆校区一期建设项目施工和监理招标计划,标志着这一重大教育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该项目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工程,将显著提升延庆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更是为大榆树镇打开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
“大学城是棵‘梧桐树’,我们要提前备好‘金枝巢’。”大榆树镇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淑杰说。随着计划的发布,周边村庄已嗅到机遇,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大棚里,工人正调试智能灌溉系统。“学校建成后上万师生就餐,我们的‘安优鲜’蔬菜示范基地正好供应!”理事长周淑杰满怀期待。
北京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一家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无公害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现有种植面积400多亩,226栋现代化蔬菜大棚和10栋日光温室。推开大棚门,智能环境调控系统正实时监测并自动调节着温湿度和光照,为作物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地头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精准地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每一株作物根部,节水节肥的同时确保蔬菜品质稳定。“我们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从种子选育到冷链运输,绿色认证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规范,一点也不能含糊。”周淑杰掰开成熟的番茄介绍道:“你看这番茄,沙瓤多汁,靠的就是全程规范的管理。”如今,合作社的生菜、草莓、西红柿等多品类蔬菜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年供应优质蔬菜2000余吨,年产值超500万元。
大榆树镇军营村家庭农场的40亩红树莓已成熟上市。一排排植株枝繁叶茂,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树莓挂满枝头,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此前,北京农学院延庆浆果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来到家庭农场,开展树莓栽培技术指导工作,师生们穿梭在树莓丛间,仔细观察树莓植株的生长状况,查看叶片是否有病虫害迹象、枝条的伸展方向和疏密程度。
家庭农场负责人谷润波说:“我们计划开发研学采摘课程,并主动与高校实践需求对接,以此促进产业科学管理,为红树莓增产增收注入科技力量。”
教育东风更激活人才活水。据了解,大榆树镇便民服务中心2024年组织开展无人机操作、养老护理等培训75场,620名农民获得新技能。在大榆树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精心组织下,30多名学员在无人机基地认真学习无人机操作技术。老师详细讲解着操作要领,学员们专注地做着笔记。
“学无人机不为追赶时髦,将来农业观光、物流配送都用得上!”学员赵女士信心满满地说。赵女士看准了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发展前景,主动报名参加了专业培训。“我已经通过了初级考试,接下来准备考无人机相关的专业操作证书。将来高校的物流配送可能需要一批这样的本地人才,这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北方工业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为大榆树镇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积极推动校地深度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服务,着力构建‘高校科研+农业基地’的完整产业链条,让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让本地农产品直通高校食堂,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真正把教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幸福生活唱响榆树新乐章
中午11点刚过,簸箕营村的老年餐桌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陆续前来就餐。今年72岁的李大爷笑着说:“这里的饭菜可口又营养,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特别好!我们村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吃,我们老人都爱来这里吃饭。”
除此以外,簸箕营村还有着一段直抵人心的暖心故事。村里郭大娘因身体原因不能做饭,又因为年龄不够65岁无法享受老年餐桌服务。村两委干部李德兰了解情况后,每天自掏腰包为她送饭到家。“德兰真是好人啊!”郭大娘抹着眼泪,语气里满是感动,“那阵儿我腿使不上劲,下不了楼,她就天天提着保温桶爬楼梯,把热乎乎的饭菜直接递到我手里,还嘱咐我慢慢吃,不够再跟她说。现在我能慢慢下楼了,她还是不放心,每次都在单元楼下等着,亲手把饭交到我手里才走,就怕我累着。”
据工作人员介绍,大榆树镇已建成4家老年餐桌,每日为老人提供营养餐食,3家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照护服务,941名老人领取高龄津贴总计116万元;24名困难群众获得医疗救助14.2万元,5户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
“王大爷,您最近有没有需要洗的衣服或床单,我来您家收!”“等晾干叠好了就给您送过去!”一大早,大榆树镇温馨家园的志愿者白会军就在电话中热情地和村民交谈着。旁边的洗衣房里,几名志愿者正忙碌地清洗着衣物。2023年,大榆树镇温馨家园首创的“爱心洗衣小屋”正式启用,这是我区首家为辖区内70岁以上独居、孤寡、重病残疾人群体免费清洗衣物、床单被罩等生活用品的服务站点。该小屋还提供无偿上门取送服务,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大榆树镇便民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工作机制,涵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金申领、灵活就业等业务。各村政务服务站也因地制宜,科学设定代办事项,并根据群众需求不断调整完善,真正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便民服务中心2024年共办结事项3526件,实现100%办结率,这背后是工作人员的坚守和付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几年,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养老服务、困难帮扶、政务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体系覆盖面,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大榆树镇民生幸福新篇章。”大榆树镇副镇长于江说。
从阜高营状元糕的甜香,到北方工大校区建设蓝图,再到便民服务举措落地见效,大榆树镇的三重变奏曲已然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