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延庆报

非遗体验传文化 少年巧手寄家国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刘纪元 通讯员 姚国栋 刘伯辰)“老师您看,我这只白鸽的翅膀剪得对称吗?”“老师,我这个字写得好不好?”……8月26日,在沈家营镇党群服务中心活动教室里,“走进非遗看北京”非遗文化普及体验活动正火热开展。 

  据了解,此次活动依托沈家营镇“童心港湾”党群连心服务项目,由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办,延庆团区委和沈家营镇协办,百余名青少年儿童通过书法、剪纸、面塑三大非遗项目的沉浸式体验,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现场,老师以“抗战精神”为主题,将历史教育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在书法体验区,砚台里的墨汁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老师握着池昊语的小手,教他写下“自强”二字:“横要平,像战士站岗的脊梁;竖要直,如不屈的民族骨气。”小昊语学得认真,鼻尖微微出汗,笔下的字迹虽稚嫩,却透着一股执拗的劲儿,一横一竖间传递着对先烈的敬仰。 

  剪纸区,红纸在孩子们手中转着圈,剪刀“咔嚓”作响,不一会儿,有的剪出了蜿蜒的长城,有的剪出了衔着橄榄枝的白鸽。10岁的张梓琪把剪好的“长城”贴在蓝色卡纸上,又用黄纸剪出星星点缀:“长城是我们的堡垒,星星就像牺牲的先烈,一直看着我们。”指导老师看着孩子们的作品,眼里满是欣慰:“他们剪的不只是图案,是心里的家国。” 

  最受欢迎的当属面塑工坊。彩色面团在手中搓、捏、揉、压,转眼就变成了一个个“小红军”“抗战小英雄”……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教育巧妙融合。有的戴着八角帽,有的背着木步枪,还有的举着小红旗。13岁的张金一诺举着自己捏的“小兵张嘎”,激动地跟小伙伴们炫耀:“你看他的眼睛,我特意捏得圆圆的,像在瞪着鬼子!” 

  “此次活动主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干部何庆说,“活动以书法、剪纸、面塑三大非遗项目为载体,带领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亲手体验中,传承非遗技艺、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