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延庆报

以“雨”为 令各部门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韩洁 刘纪元 席瑞媛 吕玲)受东移气旋和偏南暖湿急流共同影响,我区再次迎来降雨天气,据气象站点监测,26日23时至27日10时,全区平均降雨量为30.1(毫米,下同),排名前三乡镇为张山营镇37.2、沈家营镇35.1、旧县镇33.8,排名前三站点为玉渡山站51.0、西大庄科站47.2、松山站44.3,延庆城区为36.5。为做好应对工作,全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区市政设施管理中心以汛为令、迅速响应,200余名防汛人员及30辆应急车辆全员在岗,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备勤,全力保障延庆城区道路安全畅通。 

  27日上午,大雨持续,多个关键点位已有序展开防汛作业,城区防汛布控精准到位。记者在迎宾环岛看到,多名市政工作人员正冒雨操作,合力掀开冒溢井盖,加速排除路面积水;在莲花池路六中路口、妫水街湖南路口等易积水点,防汛人员早已布设好警示标识、隔离栏等设备,一旦积水达27厘米,将实施临时管制。王庄路口等低洼风险点位也已堆起沙袋墙,严防雨水倒灌。多处易发点位安装防护栏25套、警示灯多套,以应对井盖冒溢。并按“一点一策”驻守12处积水点。同时,督促在建工地落实预案,做好清理加固,确保及时处置内涝。 

  “由于此次降雨时间较长,我们在常规防汛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树木倒伏、道路塌陷等次生灾害的预防工作。同时,增加两个机动抢险小组,增设多台专业设备,随时响应突发险情,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到位。”区市政设施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文威说。 

  降雨期间,康草路(X017)K0+800段下凹桥区域排水压力骤增,积水迅速漫至路面,最深达27厘米。接到通知后,延庆公路分局迅速对该路段实施双向封闭,设置警示标识、引导车辆绕行,并安排专人值守。记者在现场看到,抢险队伍通过“抽排+导流”双措施作业,利用大功率抽水泵加速积水外排。同时,抢险人员手持工具疏通周边排水管道,防止雨水倒灌。据悉,27日13时45分,桥下积水已至安全水位,现场解除交通管制,车辆有序恢复通行。 

  同时,延庆公路分局工作人员对团结路下凹桥路段积水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清理,全力加速积水排放,确保道路畅通。 

  “为应对本次降雨天气,延庆公路分局启动一级响应,压实工作职责,全员备勤,关键岗位24小时值守,特别是加强对366处县级以上公路沿线地灾隐患点的巡查工作。同时,落实下凹桥值守布控和巡查看护职责,保障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延庆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工作人员左子健说。 

  区水务局全面加强水利工程调度与布控,构建“人防+物防+技防”防汛体系,全力保障水利设施安全运行。 

  据了解,全区“四库一闸”等重点水利工程已全部纳入实时监测。区小型水库管理中心和白河护水库管理中心提前防范,对大坝、闸门机电设备及库区周边开展全面排查;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密切跟踪雨情、水情和汛情变化,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情况。 

  同时,区水务局加强对河道风险点位的管控。针对6处河道拥堵段,组织45名应急抢险人员在岗备勤,每小时进行一次现场巡查。针对三里河、妫水河、西龙湾河等7处关键河段,部署抢险力量和机械设备,确保随时应对险情。 

  降雨期间,区水务局402名抢险人员全员在岗,81台挖掘机、泵车等机械设备提前部署至关键点位,逾7000条沙袋调拨到位,可随时投入应急抢险。区水务局副局长朱文博说:“我们严格执行一级应急响应,全体人员在岗在位,持续紧盯雨情、水情变化,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守住防汛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防汛“前哨”,区气象局紧盯重点环节,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8月27日,记者走进区气象局气象台,看到多台现代化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值班人员正通过各类气象服务网,实时监测天气变化,精准捕捉每次风雨的脉动。 

  “针对此轮强降雨天气,我们提早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按照区防汛指挥部要求,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区气象局全体领导班子、业务人员24小时在岗,根据暴雨红色预警级别,降雨期间1—2小时滚动更新发布短临服务提示;降雨开始后,每1小时滚动提供雨情实况服务信息。”区气象局气象台台长王燕娜说,“与此同时,强化最新气象资料研判,分析降雨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强度和变化趋势,及时更新预报结论;加强与市气象台、河北省张家口市气象台、永宁机场气象台会商,尽可能增加预报精准度。此外,分类、分级做好此次降雨过程的叫应服务,强化降雨量级、大值落区、时段和灾害风险服务提示。另外,与区水务局、延庆规自分局加强会商研判,提前联合发布各类气象风险预警信号。” 

  28日,本轮强降雨正式结束。从应急响应到后续处置,我区各部门始终保持高效联动,以“防”为先、以“抢”为要,用严密部署和高效行动筑牢了城市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