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夜市
暮色渐浓,东部山区的四海镇却热闹起来。花海夜市里,彩色集装箱错落有致,美食香气与欢笑声交织,楼梁村村民田阿姨正忙着给游客递上刚做好的炸鸡排,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谁能想到,几个月前,她还在为找活儿犯愁,而这小小的夜市,正是四海镇“村村组团”共富模式的生动缩影。
“以前村里没啥产业,一年到头挣不到啥钱。”田阿姨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现在好了,集市开起来,我在这儿卖小吃,一个月能挣好几千!”楼梁村曾是集体经济薄弱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仅11.7万元,村民大多守着几亩地,收入微薄。2023年,转机出现了——楼梁村与黑汉岭村“村村组团”,把30万元中央扶持资金投进花海夜市,改造闲置集装箱发展夜经济。经过62天紧锣密鼓地建设,集市火速落地,田阿姨这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挣钱的新营生。
打破边界,“零钱”变“整钱”的共富密码。花海夜市的火爆,背后是四海镇创新的“村村组团”逻辑。镇里把18个村划成6个组团,让产业基础好的村带薄弱村,“飞地”合作打破村组界限。黑汉岭村区位优势突出,就成了“共富引擎”:和郭家湾村合作时,郭家湾村投200万元到“乐享妫川花海乐园”,每年拿7.5%返利,5年递增3%,20年预计收益313万元,2023年郭家湾村集体收入直接从20.1万元涨到36.4万元;和楼梁村联手搞夜市,楼梁村每年稳收4.2 万元,10年预计42万元。“以前我们资源少、没思路,跟着黑汉岭组团发展,终于能‘分一杯羹’!”楼梁村党支部书记田淑凤感慨道。
傍晚7点,集市里灯光亮起,音乐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这处仅用62天就从谋划到落地的项目,成了京郊网红打卡地。黑汉岭村集体当“操盘手”,村企联动搞营销,“烟火气+音乐”组合拳,让游客络绎不绝。今年,6月27日开市到目前为止,已营收20万元,占黑汉岭村集体收入23.5%,还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以前山区晚上黑灯瞎火,现在集市热闹得很,游客来了能吃饭、能逛,我们也能多挣点!”田阿姨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算起账,眼里满是希望。
乡镇指导+多村协同,是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在四海镇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宋海艳翻开“村村组团”台账,眼神里透着自豪:“我们就是要让薄弱村‘破局入圈’,把‘零钱’聚成‘整钱’,形成规模效应。”从政策资金入股,到返利分红反哺集体,再到村企联动激活业态,每一步都踩在“共富”节点上。郭家湾村、楼梁村的蜕变,证明乡镇指导下的多村协同,能让资源匮乏村找到“富路子”。
暮色深沉,花海夜市的灯火却更亮了。田阿姨数着当日的收入,盘算着给家里添些新物件;远处,“乐享妫川花海乐园”的灯光也次第亮起,照见四海镇“村村组团”走出的共富新途——小山村打破边界、抱团发展,正把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而这股子创新劲儿,还将继续点亮更多乡村的振兴梦想。
(记者 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