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延庆报

区红十字会为中学生上好“生命第一课”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员正在练习心肺复苏术(图片由区红十字会提供)

  本报讯(记者 韩冰 通讯员 蔡玉芳)8月的阳光照进区第一中学的军训场地,围坐一圈的迷彩服小队中间突然响起了一阵呼喊:“快来人啊,这里有人晕倒了!”只见一名高一学生站在模拟人身边,模拟着救护场景,在寻求帮助结束后,她跪地解开模拟患者衣领,开始胸外按压……这不是突发意外,而是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的现场模拟。近日,这场连续开展12年的“生命第一课”,正陆续走进延庆区各中学的军训场,为千余名新生播撒急救种子。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就像跟着节拍器做运动。”红十字讲师赵久茹跪在仿真模拟人旁,双手交叠示范按压动作。周围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着一个模拟人练习,有人不断调整规范按压姿势,有人跟着节奏进行动作,赵老师逐个俯身纠正:“手腕要挺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发力,不是用手臂力气。” 

  练习结束后,区第一中学高一(12)班学生史雨涵表示:“这次的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红十字运动的知识,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技巧,也让我学会了在面对这种突发紧急情况时,如何正确、冷静地面对,能够勇敢地去帮助别人。” 

  区第二中学的场景同样生动。电子屏播放着气道梗阻急救视频,讲师董卫东针对气道异物梗阻这一常见意外讲解海姆立克法的原理:“当异物卡在气管,腹部冲击能产生向上的气流,就像用打气筒把堵塞物‘喷’出来。”话音刚落,他便利用模拟人给大家做示范,“注意位置在肚脐上方两横指,动作要快速向内上方挤压。” 

  “从2014年首次走进校园,到现在覆盖全区所有中学,我们始终在做的,就是把应急救护从‘专业技能’变成‘生活常识’。”区红十字会业务部负责人蔡玉芳表示,12年累计培训超万名学生,课程从最初的心肺复苏扩展到现在的创伤包扎、溺水急救、意外伤害处置等8个模块,“后续,我们将继续与区教委密切合作,把培训延伸覆盖到初中和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课程,比如教小学生识别危险信号,教初中生处理运动损伤,让急救意识从小扎根。” 

  夕阳下,模拟演练仍在继续。一群身着迷彩的少年围在讲师身边,认真比对彼此的包扎手法,他们的身影里,藏着对生命的敬畏,更藏着“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希望。这堂特殊的“军训第一课”,正在为延庆的青少年们,筑起一道看不见却最坚实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