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延庆报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延庆区历史

日期:06-13
字号:
版面:第04版:副刊·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第3036期第4版)

  取得经济和社会事业初步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延庆县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农业、水利、畜牧和林业建设起步。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庆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具修理站,培训农业技术员,传授生产技术,推广使用新式农机具。新生产技术和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以及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力。1953年至195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1547万公斤,干鲜果品总产量289.81万公斤。至1956年,全县通过修建小型水渠、打水井、建设小型水库及其他水利设施,使水浇地面积增加到19244亩,比1953年增加了48%。针对畜牧业,县委制定了“自繁自养,户繁户养,建立基地,互相支援”的发展方针,通过发放贷款、粮食部门密切配合等方式,畜牧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56年10月,全县共有牛11399头、马350匹、驴19464头、骡1300头、绵羊10321只、山羊8277只、猪22808头。这一时期,延庆植树造林从零星栽植发展到营造片林,并且有重点、有计划地群众性集体造林。1953年至1956年,全县共造林5333公顷。1956年春,为响应党中央“十二年内绿化祖国”的号召,全县8个区、49乡、3.8万人参加造林,累计造林2480公顷。同年,全县封山育林4600公顷,路旁、渠旁、村旁、院旁“四旁”植树146.1万株。 

  工商业、手工业规模扩大。新中国成立时,延庆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一些小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和几家乡村织布场。20世纪50年代中期,延庆工业缓慢起步,陆续建立了几家小型工厂,生产农具、内衣等。1950年底,全县农村供销合作社发展到28个、社员73552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51.3%;股金3.16亿元(旧币),占供销合作社总资金的9.7%。与此同时,延庆手工业发展加快。随着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全县手工业合作社由1953年的3个发展到1956年的20个,职工人数从1953年的248人发展到1956年的512人;产值由1953年的31.4万元提高到1956年的76.68万元,增长40.95%。手工业门类主要有铁业、木业、柳编、荆编、缝纫、修理、席业、皮麻、建筑等。 

  兴办交通运输和邮电业。1949年至1956年,延庆县的运输工具主要是畜力车。1953年,全县有运输马车90辆,年运输量2.7万吨。到1955年,马车增加到250辆,年运输量达14.11万吨。同时,全县陆续修复、拓宽京张公路、京张便道、延康线、延永线等10条公路,其中京张公路为五级公路。1953年9月至10月,重修永宁至四海、四海至黄花城、四海至琉璃庙、四海至珍珠泉4条废弃公路。到1955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59公里。1956年,延庆始有汽车客运。同年,县内建起1个运输业互助组,康庄成立了运输业生产合作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