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峰
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不仅有文化,更重要的是有涵养。父亲待人温和亲切,从来不发脾气,对子女尤为如此。村里的小伙伴因为淘气经常被他们脾气凶暴的父亲教训得吱哇乱叫,哭得撕心裂肺,他们是多么羡慕我们,羡慕我们从不曾承受拳脚加身的痛楚,羡慕我们随时都能享受到父亲的慈爱。父亲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幸福的童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自尊自强的性格,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邻居婶子是个裁缝。小时候,我天天与她的女儿一起玩,曾一次次看到缝纫机的抽屉里放着一些五颜六色的线轴,而母亲缝补衣物使用的都是非黑即白的老粗线,我便萌生了拿一个线轴的想法。我那时已懂一些事,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于是趁他们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我偷偷地拿到了一个红线轴。
回家后,我沾沾自喜地交给母亲,原以为会得到父亲和母亲的夸奖,但出乎意料的是前一秒还笑容可掬的父亲突然收敛了笑意,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父亲说:“没征得人家同意,那就是偷。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你走在前面,别人会在你背后指指点点,说你是小偷,没有人会愿意与你交往……”我被吓坏了,哇地哭出了声。父亲又恢复了那惯常的温和笑容,但语气里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去,赶快还回去。”我抽抽噎噎地不肯,父亲鼓励道:“做了错事,就要有勇气改正。”我终于鼓起勇气悄悄地把线轴还了回去。虽然婶子一家并不知情,但这件事却给我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从此我再也不敢拿别人的东西,即使这东西再诱人,我都不敢萌生贪念。
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长大的我们无论犯什么错,父亲都不曾责骂,总是和颜悦色地讲道理,之后便垂头不语。似乎犯错误的人是他,理应受到责罚的人是他。父亲的态度比打骂更让我们心生愧疚,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给父亲争光,让他以我们为荣。这也促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自尊自强的性格。多年之后,我们兄妹三人个个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我们是多么幸运有一个知书达理、严谨清廉、品行洁白如玉的父亲。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交通不便、条件简陋,更糟糕的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混日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我便经常毫不留情地指责同事们不思进取,同事们面子上挂不住,便联合起来排挤我。我孤立无援,心情万分沮丧,绝望如一道粗粝的绳索将我紧紧捆绑,抱怨就成了我的日常。回到家里,父亲见我垂头丧气,便笑着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你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努力改变自己,默默积蓄能量。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你不必强求别人如何,做好自己就够了。”
父亲的话如一道明媚的阳光,驱散了连日来盘踞心头的阴霾;更如一把利剑,将绝望的绳索砍断。从此,我不再抱怨,也不再去指摘别人,而是一有空闲就埋头读书学习。两年后成功考研,生活在我面前逶迤地铺开一幅美丽缤纷的崭新画卷。同事们都很吃惊,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当他们沉醉于麻将和白酒中乐不思蜀时,我却在暗暗增长本领。
十几年后,我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还走上了业余创作的道路,也发表了不少作品,被同事们戏称为“教师中最会写作的,写手中最会教学的”。我知道所有成绩的取得固然与自己的刻苦努力分不开,但更应归功于父亲的教导。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奔腾不息的光阴,把父亲带走已有六个年头。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六年里,我感到父亲从未离开,一直陪伴我左右,时时给予我温暖安慰和点拨鼓励,每想到父亲,我便滋生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父亲的爱与我同在,父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