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颖 通讯员 耿璇)6月7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大会在北京市延庆区开幕。大会以“智联低空共享蓝天”为主题,聚焦低空技术与工程,通过政策发布、启动人才培养计划、低空产业展等环节,展现我国低空产业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理事长金书波,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市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郭海峰,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邹美帅,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宇红,区委书记于波,区委副书记、区长叶大华,区委常委、副区长苏礼华出席开幕式。
大会现场,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电子学会携手发布了《低空技术与工程发展报告》和《低空技术产业创新场景清单》,这两项重要成果将为我国低空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清晰的战略指引和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报告》从国家战略视角,深入剖析了低空技术与工程如何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开拓出充满潜力的“第二发展空间”。《清单》则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精心梳理出工业场景低空智能化应用、低空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海洋综合治理与污染处置等十四大创新场景。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北理工—国彩—延庆区低空技术产学研创新平台、中国电子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延庆分平台也在本次大会正式启动,将重点聚焦延庆及周边地区的低空技术领域,全力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动技术孵化和产业化进程,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产业沃土上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经济果实。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国彩低空技术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该研究院将聚焦低空技术产业发展前沿,联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政府资源,构建“人才培训—技术转化—产业落地—经济赋能”的全链条生态。这种创新模式充分融合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丰富资源,以及政府在政策引导、资源调配的有力支持,为延庆区搭建起一个高效便捷的政企对话平台,为低空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子学会和国彩低空技术产业研究院进行了无人机等级考试签约。全国青少年无人机技术等级考试作为一项由中国电子学会发起的社会化评价项目,面向8—18岁的青少年,旨在评估他们的机器人技术能力水平。依托这一等级考试体系,将建立起统一的无人机操作员等级评定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有力推动产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大会现场还特别设置低空产业成果展示区,延庆区低空领域的优质企业在这里集中展示无人机等低空产品,在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生态监测、城市物流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自2020年10月获批中国民航局首批、北京市唯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以来,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技术产业,区域内集聚了航天飞鸿、理工全盛、远度科技等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了涵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反制技术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成为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依托得天独厚的低空核心资源,延庆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特色发展路径,低空技术产业在延庆区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低空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中关村延庆园管委会)副局长(副主任)张伟表示:“在政策赋能、园区赋能和场景驱动的共同作用下,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正逐步走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成为全市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
据了解,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大会将持续到6月9日,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等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低空技术专家,以及行业领军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代表等,将围绕低空技术趋势、低空产业发展、低空应用实践、低空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主旨报告和思想交流研讨,共同开启一场聚焦低空产业创新、应用与发展的思想盛宴和合作盛典,推动低空领域的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与产业集聚。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国彩低空技术产业研究院领导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