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丰台报

李嵩:把航天梦“种”进千万心

日期:09-19
字号:
版面:第04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好人说

  科普不是单向传递,而是让科学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汇成星河。

  好人故事

  云岗街道,李嵩,男,1982年出生,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专业技术人员,“科普中国”特聘科普专家、共青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专家、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总工会职工讲师。 

  从2015年在《中国航天报》上公开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开始,李嵩的航天科普写作已经持续了十个年头,从版面之间狭小空间里的小短文,到头版头条和专家专栏,一份份报纸记录的是一个航天科普创作者的成长,更是一个普通航天人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热爱。如今,主流网站、微信公众号上也总能见到他的文章,轻松风趣的文风加上特有的工程思维和航天文化底蕴,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航天科普创作中的坚守与积累,让李嵩获聘为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的科普专家。 

  在写作之余,李嵩把航天科普传播的渠道从媒体拓展到了课堂上。几年来,他已累计制作了数十种面向不同受众群体的航天科普课程,既有面向低年级小学生的《寻找汉字里的航天踪迹》,也有面向中学生的《开启火箭人生》,还有面向成人的《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从面向一个兴趣班的十几个同学,到坐满整个报告厅的师生,他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几年来,他的各种航天主题科普课程和讲座逐渐从丰台区的中小学扩展到了全市以及京外省市。“如果有什么事是比获取知识更快乐的,那就是去传播它。”李嵩在课后与听众的交流中说道。当一个人坚持一直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就会真的有意义。2024年,李嵩登上了北京市总工会职工讲师的讲台,用他的微光照亮更多人的求知之路。面向全市单位开设的课程有:《为人类发展转换正能量》、《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书课、《跨越时空的思维对话》读书课,后两门课从2024年开始授课,目前累计授课6场,参与人数近300人。他说:“科普不是单向传递,而是让科学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汇成星河。” 

  近年来,李嵩组建了自己的航天科普团队,几年间,带领团队按照系统化的科普发展规划,以航天企业丰富的科技人文积淀为基础建设全新科普IP、打造品牌研学活动,积极挖掘科普人才,创建《了不起的发动鸡》科普IP,通过漫画、短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介绍传播航天科技和空天动力知识;组织编写制作了《火箭少年工程师》系列科普课程,在北京多校授课,组织了多期“火箭少年班”校外科普研学活动,累计数百名中小学生参与,收到良好社会反响;组织建立了“动力之光”科普俱乐部,以社团形式招募培养科普爱好者,通过科普征文、培训、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提升科普志愿者科普创作与工作能力。通过培训、研讨等活动提升技术人员群体的科普创作能力,把“聚光成炬”的科普理念以科普爱好者俱乐部的形式去实践和传播。充分利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航天基金会、共青团光华科技基金会、地方科协等外部优质资源和平台,把原创的优质科普内容向外输送和推广,极大地拓展了行业内外的影响。由科普团队筹办的航展线上特别活动,单期播放量破百万。由李嵩担纲核心内容撰写的原创科普展览,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与关注。 

  李嵩根据主题研学活动成果主笔的政研论文获得了三院案例类优秀政研成果一等奖。经过几年办展览、进校园、做活动的历练,科普团队的年轻成员们从“科普小白”,逐渐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认真策划组织每一场活动,用科普点亮自己,照亮别人,聚集更多的力量,发出更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