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丰台报

年轻人突发“小中风” 当心颈动脉中“暗藏玄机”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8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32岁的程序员陈先生正在会议室里演示自己的工作成果,突然,他的左手像断电一样失去知觉,手中的咖啡杯“啪”的一声砸落在地。他想呼喊同事来帮忙,舌头却像打了结,只能发出含糊的“呜呜”声。更让人纳闷的是,15分钟后,他的这些症状居然全都消失了。 

  同事还是将陈先生送去了医院,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发现了异常:这个不抽烟、没有“三高”的年轻人,在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有一片薄如蝉翼的蹼膜斜插在血流中,宛如河道里的一面逆流帆。正是这片蹼膜引发了血流漩涡,产生了随时可能脱落的血栓。医生说,这片薄薄的蹼膜叫作颈动脉蹼。

  颈动脉蹼究竟是什么

  颈动脉蹼是长在颈动脉起始处的一层薄膜状或网状结构的组织。别担心,它并不是肿瘤,而是血管壁本身的一种异常发育现象。医学界普遍认为,颈动脉蹼属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一种特殊情况。简单说就是,血管壁的肌肉和纤维组织在发育或生长过程中没长好,结构紊乱,进而形成这种蹼状的凸起。 

  这片不起眼的膜最爱长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这里正是给大脑供血的“主干道咽喉”。由于这片蹼的样子和位置都不起眼,很容易被人忽略。更麻烦的是,有颈动脉蹼的人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不适,这大大增加了误诊或漏诊的发生风险。

  颈动脉蹼如何“搞事情”

  大多数颈动脉蹼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而这正是危险所在,因为一旦发作,后果往往很严重,可能导致缺血性脑梗死。颈动脉蹼的“作案逻辑”是:造血栓,然后让血栓堵住脑血管。 

  首先是打乱血流。蹼状结构进入血管腔内,如同河道中一块突兀的礁石,会把原本顺畅的血流搅乱。在蹼的后面,还很容易形成湍流和血流淤滞区。 

  其次是打造血栓。淤滞的血流和蹼的表面结构会大大增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抱团”的机会,极易形成血栓。 

  再次是让血栓脱落“闯祸”。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变成栓子,顺着血流游向大脑。 

  最后是堵塞脑血管。栓子卡在比它细的脑动脉分支中,就会阻断血流,导致该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功能受损——栓塞性脑梗死就这样发生了。

  哪些人应该提高警惕

  相关数据显示,颈动脉蹼已成为年轻中风患者(年龄小于55岁)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因,尤其是那些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风险因素的年轻人。以下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1.发生缺血性脑梗的患者,尤其是相对年轻(年龄小于55岁)且缺乏传统中风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的人。 

  2.出现过“小中风”,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通常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之后自行完全恢复。 

  3.检查发现颈动脉存在狭窄,但狭窄形态不符合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特征,而是表现为局部有隔膜的患者。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就医。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说话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丧失或变模糊 

  ●突发剧烈头痛、眩晕、步态不稳等症状 

  ●意识不清

  这些检查可揪出“凶手”

  颈动脉超声。随着超声医生对颈动脉蹼越来越熟悉,加上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颈动脉超声已经成为筛查颈动脉蹼的首选工具。医生在超声影像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薄膜样结构突进管腔内,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蹼膜远端是否合并斑块或血栓。 

  CT血管成像(CTA)。该检查能清晰地捕捉蹼膜的薄片状特征,其缺点是具有一定的辐射。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该检查无辐射,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缺点是价格稍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能动态显示血流经过蹼膜时的血流延迟征和“蹼后涡流”特征,但由于是有创检查,一般只作为疑难病例或手术前的评估手段。

  如何防止血栓形成和脱落

  治疗颈动脉蹼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防止血栓形成和脱落,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但是,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是基础手段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一线治疗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作用更强,能直接抑制凝血过程,一般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后出现血栓的患者,或者蹼的形态被判定为高风险的患者。 

  手术治疗要有针对性 

  手术治疗属于有创干预,通常用于规范药物治疗后还反复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或者评估血栓形成风险极高的特定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最主流的手术方式,通过微创介入把金属支架放到患者病变的血管段,撑开血管腔,压住蹼状结构,恢复血流,并防止血栓形成。这种方式创伤相对较小。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直接切开颈动脉,切除病变的膜和部分血管内膜。这种方法治疗更彻底,但创伤更大一些。 

  55岁以下的年轻脑梗患者中,颈动脉蹼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对于这类非传统致病因素,需要建立系统化溯源机制。 

  一旦出现前述可疑症状,患者就要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及时发现颈动脉内的潜在异常,必要时进一步进行CTA或高分辨率MRA检查。确诊为颈动脉蹼后,要及时前往脑血管病专科就诊,请医生量身定制系统的治疗方案,同时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接受长期随访,以便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 

  (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