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丰台报

一场深刻的“厨房革命”已箭在弦上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3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朱冠安)近日,在2025数智美食生态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松,以自己数智餐厅实验室的实践探索,阐述了数智化如何重塑美食产业逻辑。

  重新定义

  现代美食产业的战略价值与时代使命

  在胡小松看来,食品产业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行业”,而是兼具“战略性”与“先进性”的核心领域,是串联生命科学、营养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先进制造业”。 

  从规模来看,我国食品产业已形成庞大体量。但产业痛点同样突出:消费者对“好吃”的需求与“难做、不会做、无材做”的现实矛盾,传统厨房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以及供应链标准化不足、浪费严重等问题,倒逼产业必须向数智化转型。 

  丰台区率先提出的“餐桌子工程”聚焦更高维度的体验——让美食更方便、美味、营养、安全、实惠,同时实现烹饪环境的绿色低碳,一场深刻的“厨房革命”已箭在弦上。

  核心认知

  人机融合是灵魂供应链是数智化关键

  谈及数智餐厅,行业常陷入“唯机器人论”的误区。对此,胡小松表示:“炒菜机器人只是工具、手段和形式,美食智造和数智餐厅的灵魂是人机融合,供应链是人机数智融合的关键。”

  数智化的核心,是通过技术打通“美、食、数、智、器、链”六大维度:“美”指向色、香、味、形的感官体验,“食”覆盖生鲜、预制、味料等全品类,“数”实现营养、安全、重量的量化管控,“智”依托AI完成识别、决策与学习,“器”升级厨具、传感器等硬件装备,“链”则串联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供应链。这六大维度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丰台在这方面拥有人工智能应用和供应链等天然优势。

  实践支柱

  数智美食生态的四大核心落地路径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多方力量,围绕“食材—厨房—用餐—厨余”四大环节,构建了数智化转型的实践体系。 

  食材供应链聚焦标准化与数字化双轮驱动。胡小松提出“标准化+数字化”方案。建立覆盖500余个蔬菜品种的“采收—分选—储运—加工”四维品质模型,利用机器视觉机器人实现切分、清洗、杀菌一体化操作,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净菜身份证”,确保食材可追溯至具体地块。 

  厨房端着眼于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升级。胡小松提到:“团队通过硬件集成与技术创新实现变革。研发集电磁/燃气、蒸烤箱、智能烹饪机、油烟机、预约保鲜于一体的多功能设备,采用‘分级旋流燃烧+富氧微混技术’提升热效率,结合‘厨房空气稳态置换流技术’控制污染物。厨房热效率可以从42%提升至68%。” 

  用餐端聚焦健康化与个性化精准匹配。团队开发包含20余项指标的多目标营养推荐算法,生成“千人千餐”动态菜单,同时通过RFID+重量传感器、“光盘打卡”App建立个人“光盘积分”与碳账户,引导健康消费。在试点高校中,学生剩餐率从15%降至5%。“很高兴看到,丰台区已经在学校、社区等落地了一批智慧食堂示范场景。” 

  厨余端着眼于循环化与无害化高效处理。胡小松介绍,团队创新采用“固液分治”技术路线,单套设备日处理30吨厨余仅需占地120㎡,自动化率达95%,真正实现“固液厨余吃干榨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产业融合

  数智化美食产业催生新质生产力

  数智美食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单点技术突破,更在于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胡小松提出“大数据驱动的产业融合模式”,工业+农业:通过种植生产数据、农机农药需求数据联动,实现农产品加工精准化,减少资源浪费;农业+服务业: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品电商、“种养加销送”一体化模式,提升地产食材转化效率;工业+服务业:以“服务型制造”思维开发智能产品与精准服务。 

  胡小松表示,中国农业大学正在建设“人工智能与数智餐厅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目标是成为“北京餐饮产业数智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未来将聚焦“双碳示范”“健康北京”“产业升级”“首都标准”四大方向,打造全球领先的餐饮系统装备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