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 近日,北京市批准发布61项地方标准,覆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残疾人托养服务、洗染服务、食品安全等多个重点领域。其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属全国首创。该批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助力打造“北京服务”品牌方面,制定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残疾人托养机构精神障碍者照护服务规范》《洗染企业服务评价规范》等标准。其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围绕全流程质量监测,明确了相关机构在质量监测指标、质量评价内容及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首次构建了覆盖“技术—管理—实验室—随访”全流程的20项核心质控指标体系。据悉,北京现有12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不包括部队医院),年均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超6万周期。
《洗染企业服务评价规范》在服务提供方面,对洗染企业的服务质量、服务项目、服务过程、服务渠道等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要求洗染企业在进行需要议价的个性化服务时,应与服务对象达成一致,并有签字或电子化形式确认;在出现投诉时,应提供投诉接待服务并有专人负责。在服务保障方面,要求洗染企业应在服务接待区展示服务项目价格、营业时间、营业证照、顾客须知;开展线上服务的洗染企业应在平台醒目位置公示上述信息或包含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洗染企业还应建立健全消费安全监控系统,对消费场景环境、交易交付、生产、供应商原料等重点环节有可追溯的视频或证明文件依据。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等3项标准。其中,首次明确了低温巴氏杀菌乳的工艺参数、过程质量安全管控和产品质量要求,提出了焙炒咖啡的供应商评估与管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保质期等要求,并规定复配食品添加剂的过程管理确认和验证内容、环境微生物控制等要求。
截至目前,北京现行有效地方标准已达2374项,覆盖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