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以匠心之名 赴创新之约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06: 视窗       上一篇    下一篇

来自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0306小巨人”与观众握手互动 大国工匠杨华清展示康复领域相关器械 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李健展示汉王仿生鸟 夜色中的重庆两江交汇处,5000架无人机双编队腾空而起,绘就一场致敬大国工匠的视觉盛宴 参观者体验模拟驾驶飞机 长征五号火箭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吸引众多目光 来自新疆的军垦剪纸非遗传承人以精美的剪纸作品向大会献礼 观众体验异智车辆交互多模态平台 北京展区展出的配天工业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吸引了参加研学活动学生们的关注 “红旗·天工”全新模块化纯电平台展现吉林产业创新的重要成就  

9月23日至26日,“匠心筑梦 向新而行”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这是自2022年举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和大国工匠论坛之后,第三次为工匠们举办的全国性盛会。

这是一场彰显工匠力量的大会。现场集中展示的1700多名工匠人才2200余件创新成果,正是工匠力量的最好注脚。在这次盛会上,大家聚焦工匠故事、匠心成果,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共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这也是一场汇集创新智慧的盛会。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涵盖了全国总工会成果展、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地方和产业工会成果展。来自航天、电力、轨道交通、海洋装备、交通通讯、能源化工、高新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实物,在大国工匠们的现场讲解下,向人们生动展示了广大一线产业工人以创新实干接续奋斗的成果。

这更是一堂在青年心中播下技能报国种子的课堂。“工匠人才不仅要能发明会创造,还要会总结规律,提高效能。”走出“工匠面对面”现场,大国工匠、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研发经理彭菲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家以工匠精神付诸实践,也更需要一线工匠以科学思维突破极限。我们需要更加努力,迎接新一轮创新浪潮。”

从良渚玉器工匠的“微痕雕刻”,到“九章”量子计算机的“光子操控”;从都江堰的“深淘滩低作堰”,到“华龙一号”的核反应堆精密装配,中华民族始终在用双手诠释“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今天,更多的大国工匠以匠心之名,赴创新之约。在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越来越多的工匠人才正在以汗水与智慧书写更加精彩的奋斗故事。

□本报记者 白莹/文 彭程 王辰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