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北京的秋天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11: 情怀       上一篇    下一篇

 

语文课本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脍炙人口。他盛赞北京的秋,甚至说“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话里带着几分文人的浪漫夸张,可若静下心细品北京的秋,便知它着实担得起这份盛赞,是一年中最让人舒心的好时节。

北京秋日的天空,是独一份的澄澈湛蓝。这些年在北京生活,总觉季节的界限渐渐模糊,仿佛只剩旱季与雨季的交替。夏天,尤其是8月,雨水来得频繁,难见几日通透的晴朗。春天虽不像早些年沙尘肆虐,却多风干燥,一吹便搅得天空蒙了层灰。唯有秋天不同,天空像是被精心擦拭过一般,干净得能映出云的轻影,“国庆蓝”“阅兵蓝”这样的景致,更是秋日独有的馈赠。风是清凉的,阳光是明亮的,抬头望去,那片蓝仿佛被拉得更高远,连呼吸都跟着轻快起来。

天高了,心便也跟着奇爽。北方的气候本偏干燥,可秋天却多了几分难得的温润。草木还未完全褪去绿意,零星黄叶缀在枝头,添了几分慵懒的秋意。空气虽不似江南那般湿润,却也没有冬春时节的干涩,而是带着恰到好处的润意。这份润意,多半是秋雨给的。一场秋雨来得轻柔,细密的雨丝漫过街巷、轻打窗棂,待雨停时,云便慢悠悠地卷向西方,太阳重新探出头。枝头的树叶经了雨洗,褪去了暑气里的油亮,悄悄染了几分浅黄。每一场雨落下,都像北京递出的一张秋的名片,把残留的燥热慢慢收走,让凉意沿着红墙根、顺着老胡同,在古建与街巷间悄悄蔓延。

北京虽是现代化大都市,却藏着不少地方农产品,一到秋天,便成了街头巷尾的惊喜。金黄的柿子最是惹眼,尤其是磨盘柿子,挂在枝头像一串串小灯笼,初熟时咬着脆爽,带着淡淡的甜,等霜降过后变软,剥去薄薄的果皮吸着吃,甜意便从舌尖漫到心口。门头沟的京白梨也不逊色,果皮薄得能透出里面的雪白果肉,像凝脂一般,咬下一口,清甜的汁水顺着指尖流淌,梨香淡淡的,却格外持久。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酸中带甜的山楂、外形饱满的核桃,街边炒货摊前,热乎乎的糖炒栗子也摆了出来……它们裹着京郊的风土气息,让北京的秋天多了份触手可及的清甜。

老舍在《住的梦》里写道:“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字句间,满是对北京之秋的偏爱,如今读来,依旧觉得贴切,也让人更喜爱北京的秋天。

转头看向北京街头,夕阳把故宫角楼染成暖橙,国子监的古槐抖落满地“金箔”,地坛的银杏把阳光筛成碎金,雁群排着队掠过CBD的玻璃幕墙,再想起香山即将到来的漫山红遍,便觉得这样的秋天才最对心意。北京的秋,既有古都的沉稳厚重,又有城市的鲜活灵动,让人忍不住张开双臂,想把这满目的秋光都轻轻拥进怀里。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