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白莹) 如何实现工匠人才“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如何推动工匠学院更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时代命题与核心议题。9月24日,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媒体机构、大国工匠、企业及工匠学院等多方代表共同参与大国工匠培育与工匠学院建设论坛,从政策落地、产教融合、共育工匠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育工匠人才、建设工匠学院,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共筑制造强国梦想。
在政策落地方面,与会嘉宾通过深度对话达成了共识。当前,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对工匠人才的技能水准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主旨演讲环节,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副局长周林分享了国资委在推动央企打造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央企工匠的实践举措,通过汇聚资源力量、完善培养梯度,大力培育央企工匠,为央企加快从要素投入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在沙龙座谈环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杨璞就北京市政府部门在工匠人才“全周期”服务中的担当与作为进行了介绍。当前,北京正在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创新动能。北京市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明确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为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将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市级人才项目,把北京大工匠纳入“北京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项目,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组织实施,鼓励支持工匠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标准制定,支持其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方面,工匠学院是专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介绍,该学院聚焦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发力,将“工匠智慧”转化为“产业实力”,为工匠学院体系化规范化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企业是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企业工匠学院在推动职工技能提升、弘扬工匠精神、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常务副主席、东风汽车工匠学院院长周巍分享了企业型工匠学院“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实现理论与实操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工匠人才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工匠人才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成长通道。
共育工匠方面,主旨演讲环节,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刘小昶从“服务工匠人才培育工会有责、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工会有形、深化工匠人才培育工会有为”三个方面,清晰地阐释了工会系统推进大国工匠培育的方向与路径。在沙龙座谈环节,吉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边境分享了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开展工匠培育工作的核心思路,以及工匠培育的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从而激发了工匠创新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队伍保障。
通过热烈讨论,一个共识渐渐清晰:从“制造”到“智造”,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坚实支撑。对此,从政府到工会,从媒体到企业,从工匠学院到工匠本人,看到了一个多元协同、共同发力的工匠培育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本报记者 彭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