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从造林到守城,守护民生初心不改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7: 北京劳动者之歌       上一篇    下一篇

刘东良(右)  

从林业站的造林人到城市运行的守护者,昌平区小汤山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城市运行)负责人刘东良用20年光阴在这片土地上扎实写下“坚守”二字——他以绿为笔,绘就生态底色;以民为本,筑牢民生防线。

在林业站的20余年里,刘东良的脚步遍布小汤山的每一寸林地。从二道隔离防护林到河路林荫画廊,从平原造林绿毯到“留白增绿”的公园绿地,他带着团队把蓝图变成了实景: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5万亩,栽下63万余株苗木,建成6座绿地公园、2300余亩升级改造林地,织就2.7万平方米园路网络。近9万居民出门见绿、推窗赏景的便利,藏着他日复一日的执着——每一株树苗的栽种、每一片林地的养护,都是他“让大地焕颜”的朴素梦想。

森林防火不容闪失。刘东良把“零火情”当作生命线,关键节点必全天候值守巡查。2019至2022年,他带领团队完成养护性造林1500余亩,栽植乔灌木6.4万余株,用细致与严谨实现近6年森林火灾“零发生”、破坏资源案件“零记录”,为小汤山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不能只让山绿,还要让百姓受益。”刘东良以龙脉集体林场为试验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之路。没有经验,他就“走出去”学、沉下心来试。截至2024年底,林场收回并专业化养护林地超1万亩,帮助260多名本地农民、6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他还带着团队搭起6座菌菇棚,搞起林下“迷你种植区”,用农林废弃物制作菌棒,让“废料”变“宝贝”,生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岗位会变,为民的初心不变。今年4月,面对罕见大风,刘东良顶着狂风清理倒伏树木,保障道路畅通。汛期前,他提前排查小汤山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隐患,把风险消灭在萌芽。7月强降雨期间,刚调任镇城市运行专班的他又连续奋战。得知14个村停水,他立刻协调30辆应急水车送水,组织供水公司抢修管网,当天就恢复全镇供水。从守护山林到保障民生,他始终用“铁肩”扛起责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最前面。

20年扎根基层,刘东良把自己活成了小汤山的“一棵树”:向下扎根,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向上生长,是对生态与民生的担当。如今,他的脚步仍在为这片土地的美好未来不停奔走。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