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让中药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彩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7: 北京劳动者之歌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为深耕中医药研发领域的一员,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总监陈明霞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参与过多项原创性中药新药研发,让中药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彩。今年, 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初心铸匠心 短短3年成长为技术骨干

出身中医世家的陈明霞自幼对中医药事业充满热爱。2006年,她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怀揣着中药新药研发的梦想,正式进入中医药行业工作。勤学好问、努力钻研的她,仅用3年就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5年晋升为中药室主任。

中药研发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不仅要求研发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陈明霞的“第一考”是将五味子中木脂素纯度提升至50%。为了达到要求,她认真分析木脂素类成分和其他杂质成分之间的区别,选择不同的溶剂、不同的方法提取、纯化,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目标。随后,她又接到研究如何排除对石榴皮薄层鉴别方法干扰的新任务。她查找文献、分析原因、制定方案、进行实验,3天时间就解决了干扰的难题。从天麻中提取苷类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是她参与的第一个完整项目。那时,她加班加点,甚至因搬运重物导致手腕腱鞘囊肿,但她从未放弃,最终熟悉了中药研发流程的各个环节,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走创新之路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科研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只有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才能在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经验取得成功。

伴随成长,陈明霞承担的项目越来越多,涉及到中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滴眼液、软膏剂等多种剂型。颗粒剂是采用干法制粒、湿法制粒还是一步制粒,口感是不是能被患者接受;片剂采用什么样的辅料才能制备得到表面光滑和脆碎度、崩解、溶出度良好的合格片剂;胶囊剂如何改善内容物的引湿性,保证在有效期内稳定、不吸潮结块;注射剂、滴眼液如何保证溶液的澄明度和成分的稳定性;软膏剂如何保证膏体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载药量……面对重重挑战,她锚定“科技引领未来,传承创新发展”航向,全力以赴解决项目难题,并推动中药创新药、院内制剂、经典名方、工艺改进、质量升级、品种转移等工作实现破局。在此过程中,她个人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中药研发的领军人。

天麻苄醇酯苷项目如何实现产业化,一直是困扰课题组的核心技术难题。她从药材产地、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树脂种类和型号、上样量、洗脱溶剂和洗脱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脑清智明片项目遇到的核心技术难题是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始终达不到90%。她带领团队从药材产地、药材炮制加工、树脂厂家选择、纯化工艺改进、干燥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最终找到了影响药物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中试放大时,正是北京最寒冷的季节,提取车间白天温度接近零摄氏度,晚上更是达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为了完成项目,她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经过1个月的苦干,实现原料产业化难题破局。

此外,她还参与解决了参榆消银软膏项目中丹皮提取挥发油易结晶析出、堵塞管道、收率低,软膏载药量低、膏体不均匀、易出现油水分离、稳定性差,检测时基质干扰严重、被测成分回收率低等关键技术难题。

培养生力军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2020年,陈明霞被评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师。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团队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等新形势,老年痴呆症发病率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目前还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陈明霞团队围绕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并发症等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满足人民生命健康需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团队研发的“脑清智明片”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有效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新药,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可达93%以上,成分清晰、质量可控。新药上市成功将填补国内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空白。

2022年,以陈明霞为领军人的“斯利安匠心工作室”获得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她借力该平台带领团队在中药炮制方面取得突破。何首乌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曾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一,但近年来关于何首乌及其制剂引起肝损伤的临床报道时有发生。陈明霞团队首次采用斑马鱼模型,对传统特色炮制炆何首乌、生何首乌和药典法制何首乌的肝毒性进行评价,发现炆何首乌安全浓度是生何首乌的22.5倍、制何首乌的7.5倍,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何首乌炮制品。此外,团队还成功研发并推出本草饮、袋泡茶、即食燕窝、月子餐、破壁灵芝孢子粉等多元化产品,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工作室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多名成员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中药研发组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充分彰显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向驱动成效。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