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东高地街道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双向奔赴”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5: 特写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一群平日里穿梭于楼宇巷陌风雨无阻的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多重身份:移动“网格员”、骑士志愿者反诈宣传先锋队成员……这支近300人的队伍不仅承担送餐送货的职责,还成为社区治理的“眼睛”和“触角”,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一切,都与党建引领密不可分,在“红色引擎”驱动下,关于东高地街道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双向奔赴”的故事正在于润物无声中上演。

从“穿行者”到“共建者” 志愿服务架起“连心桥”

得益于东高地街道对区域“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实际运营情况的常态化摸排,东高地街道工作人员了解到日均活跃在东高地地区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近300人,如何与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拉近距离、建立密切联系成为一道现实题。考虑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早出晚归、走街串巷、活动范围广、行动迅速的职业特点与优势,东高地街道以志愿服务作为切入点,在2021年10月成立了“骑士”志愿服务队,并搭建“随手拍”线上社群平台。

“说实话,我们平常接触的都是商家和同行,也想多和这座城市产生连接,体现我们的社会价值,毕竟东高地每个角落我都很熟悉,所以一听说有这个组织,我就立刻报名了。”谈到加入志愿服务队的初衷,骑手小马坦言道。不少人跟小马抱有类似的想法,如今,“骑士”志愿服务队已从最初的50人壮大至100人以上,累计上报各类问题线索400余条,涌现社区治理案例180余个。

“随手一拍,附上具体位置发到群里,立马就有工作人员回复,一点也不耽误干活。看到反馈的堆物堆料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还能因为提供线索攒积分换礼品,非常有成就感。”一位快递员说道。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损坏、安全隐患等问题,经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随手拍”得到高效处置。同时,东高地街道不断拓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参与渠道,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平安守护、反诈宣传、城市更新等多类治理场景中,让这些最熟悉东高地的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区共建者”。

从暖“新”到暖心

打造友好型服务矩阵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于地区建设的热情日渐高涨,源自东高地街道党工委的一系列暖心举措和贴心关怀。在持续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楼宇”建设过程中,该街道成功打造1处“新FENG驿站”和10处“暖心歇歇角”,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备、应急药箱等实用物品,构建“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的实体服务矩阵。“中午送餐高峰后,我们都爱来驿站歇一歇,外面日头正盛,这里凉气十足,大家还能一块聊聊天、喝喝水,对我们来说跟‘加油站’一样。”一位在“新FENG驿站”内休息的送餐员感慨道。

驿站只是友好场景的一部分,东高地街道依托区域现有资源,精心设置了共享工位“灵活办公区”、物美价廉的“小哥食堂”、便捷的停车充电区,通过打造“工作便利、生活关怀、社会融入”的综合性服务空间,解决长期困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喝水难、充电难、歇脚难、停车难、吃饭贵”的难题,让他们在流动工作中找到“温馨港湾”。

“东高地街道的关爱很精准,夏天有清凉‘大礼包’,冬天有热粥喝。”谈到“以心暖新·四季守护”计划、“一城清爽”主题行动、节日及节气关爱活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纷纷表示“十分暖心”。除此之外,该街道还开通“权益保障直通车”,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健康义诊、知识科普等便民服务。此外,更是将关爱行动延伸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为他们的子女举办“小小银行家体验”“奇幻科学秀表演”等暑期活动。

“通过党建引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街道在‘双向奔赴’中建立了深厚情感,更在双向赋能中探索出可持续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东高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东高地街道党工委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整合多方资源,从阵地建设、服务供给等多维度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融入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一步成为地区发展的参与者。

□本报记者 余翠平 通讯员 靳忠骥 邢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