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托举起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02: 快评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刻钟”不只是时间尺度,也标注着城市治理的温度、美好生活的刻度。各地相关部门、经营主体、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共同托举起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9月19日对外发布。通知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9月19日 新华社)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15分钟可达”,更是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社区治理范式。它强调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统筹配置商业、养老、托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多元业态,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购、宜养”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此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试点,将以往城市“便民”理念上升到“宜居”高度,是便民生活圈建设理念的进一步跃升。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地城市既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增加数量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圈一策”,努力答出“好不好”的问卷,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人口结构和文化底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也应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立足人口结构、区位条件、功能定位,科学合理划定便民生活圈边界,确定便民生活圈建设路径,避免“千圈一面”,打造一批便民生活圈样板,结合区域实际发展娱乐、文化、休闲、健身、康养等,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附近就能便利消费、便利生活,让家门口的消费更有活力,让居民的生活更有滋味。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也是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积极探索。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城市微更新、微改造的“绣花功”,围绕空间布局、业态配置、服务供给、治理机制、数字平台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操作手册”和“工具包”,推动“圈圈相融、环环相扣”,不断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最终实现“城市有温度、社区有品质、居民有获得感”的美好生活愿景。

最美的城市表情,是百姓的笑逐颜开;最暖的生活场景,是市井的寻常烟火。“一刻钟”不只是时间尺度,也标注着城市治理的温度、美好生活的刻度。各地相关部门、经营主体、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共同托举起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