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千年水脉润京华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12: 视窗       上一篇    下一篇

永定河古灌渠取水口大都设置在“迎水侧”,有径流流速大、泥沙含量少等特点 付家台灌渠洞口,铭刻着一句民间流传许久的古诗:“一渠曲水抱村流,十倾沃田万斛收”,这正是古渠灌溉效益最生动的写照 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展览馆详细记录了古灌渠灌溉工程的前世今生 付家台中心小学将古渠的潺潺流水引入校园,构筑了融合教育、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古渠教育课堂 公议沟、三家店、丁家滩、城龙、付家台五条核心古灌渠,再加上周边多处古井、古泉等众多遗存构成了庞大的灌溉体系 河水引入细长“几”字形灌渠,经过5座山洞,灌溉周边村落农田后,退水又返回永定河主河道  

2025年9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正式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认证证书。这不仅是北京市首个获此殊荣的水利工程,更实现了京津冀地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零的突破”,让流淌千年的京西水脉,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了璀璨光芒。

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曹魏征北将军刘靖修建的车箱渠与戾陵堰,开启了京畿灌溉的先河。历经辽、金、元、明、清至今,最终形成了由公议沟、三家店、丁家滩、城龙、付家台五条核心古灌渠,再加上周边多处古井、古泉等众多遗存构成了庞大的灌溉体系。

更值得骄傲的是,古灌渠流淌千年的背后藏着古人超绝的治水智慧。针对永定河“善变、多沙、多水患”的特点,古人想出了“无坝引水、堰控调沙”的办法,汛期让临时水坝冲毁防淤积,次年再重建,以合理利用水资源,还有“逆坡供水、顺坡排沙”等绝招。

即便到了今天,这条千年古渠依旧充满生机。“一渠曲水抱村流,十顷沃田万斛收。”付家台村第一书记王楠指着渠洞口刻着的这句话介绍说,“祖祖辈辈付家台人都受益于这条古灌渠,让过去长满荆棘的荒河滩变成了千亩良田的‘富’家台。”

古灌渠工程作为见证了北京千年治水智慧、区域发展与建都史脉的活态遗产,经受住了多次洪水灾害的严峻考验。如今,位于门头沟城区的城龙古灌渠成为了“六水联通”工程的核心,正助力生态补水,附近的234处泉眼正逐步实现“百泉复涌”。

□本报记者 孙艳/文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