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路曼) “十四五”以来,顺义区GDP年均增长5.8%,去年总量达2388亿元。近日,在“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顺义区亮出了“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与发展建设的成绩单。其中,在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顺义区推进“国际化类海外”建设成绩亮眼。
“顺义是首都的空中门户、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拥有客流量排名全球前列的首都国际机场,聚集外资企业950余家,开放发展优势明显。”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介绍,当前,顺义区正在深入落实全市“一区一策”支持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方案,聚焦“国际化、类海外”,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
顺义拥有全市面积最大的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同时叠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政策功能,是北京“两区”建设的主阵地之一。推进“国际化、类海外”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赋予顺义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顺义区系统推进国际化社区、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涉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顺义区常住外籍人口近万名,国际化学校11所,涉外医疗服务机构14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影响持续扩大。连续6年举办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集聚了3.4万个创业项目、5.6万个创业者,涉及到167个国家,海外项目占比超六成。
同时,顺义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外籍人士服务专区”、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签证等跨部门事项,提供材料预审、专员引导等服务,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体验,同时拓展“涉外法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当前,顺义区正在加快实现涉外软环境的系统升级与无缝衔接,将继续对标国际一流,打破外籍人士融入的“最后一公里”距离,让“软环境”成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硬支撑”。下一步,顺义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全力推动国际化建设,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及“两区”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