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枕边墨生香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08: 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夜已深,父亲斜倚床头,就着橘黄色的灯光阅读。一阵困意袭来,父亲扔掉书本,侧身而睡。这一幕睡前日常,多年未曾改变。

父亲当年在生产队,天一亮就出去干活,到晌午才能回来,一回家感觉他整个人都像散了架。他就斜倚在床上,靠着那个枕头,再拿出枕边那本书,书里的精彩内容,便将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父亲的枕边书,比较杂,有古典小说,有诗词合集,如《道德经》《诗经》,有《论语别裁》,也有年轻时喜欢读的《水浒传》《围城》等等。这些书在他心里,成了一位位沉默的老友,无需多言,每日晨昏默默相伴,分担忧愁,分享喜悦。他喜欢纸页散发出的干草气息,喜欢指尖摩挲书页感受纸张的润泽与温度。摩挲书页的感觉,就这样伴着他,从青年走到老年。

春夜读书,有春风习习拂过窗棂;夏夜读书,关上窗户,听骤雨扑打玻璃,读“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读书,偏爱《前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冬夜,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一盏小灯,什么书都看的他,就是在无数个这样的夜晚,一路走过来。

读书的方式、目的各有不同。枕边书中,有些是需要回味和咀嚼的,有些是用来释放心情的。每本书与父亲,可能都有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如父亲读完《道德经》八十一章后,随手翻到任何一页,读上几句,就会让父亲浸入一种沉思状态——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却在父亲心里长成了一片可以随时休憩的密林。他说,心烦时走进去,有“上善若水”的潺潺声;迷惘时,抬头便能见“道法自然”的光线穿枝拂叶。有时,他会忘了这是一本哲学书,不再刻意追寻世界本源、社会运行的玄机,而只是沉浸在文字里;或者让自己化身为春秋诸子中的一员,隔着千年的风尘,与老子争辩某些思想,是否还能为今日复杂的世界指点迷津。

白日于熙熙攘攘的尘世间忙碌过后,有疲惫感之时,父亲就会拿起一本书。好书当然需要静下心来看。这个时候大多属于夜晚、小窗和枕边。

枕边书于父亲,也是催眠剂,更是疗愈之药。前段日子,父亲无端陷入一场是非,冤屈至极。那阵子,他常对着饭碗发呆,夜里翻身比以往更加沉重,眉头紧锁,话语稀疏,整个人被不良情绪裹挟着,陷入持续的内耗,难以自拔。一个夜晚,他心中烦闷无法排解,随手翻开一本书,竟是黑塞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假如我们怨恨一个人,我们恨的是在他形象中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是我们本身所拥有的。凡是我们本身没有的东西,并不能激动我们的心。”父亲盯着这段话,眼睛似被钉住了。床头的灯光被他的身体遮住,在雪白的墙上形成大片黑影。那黑影随着他呼吸微微起伏,摇晃得厉害。他感到一阵眩晕,那句话像冰锥,刺穿了厚厚的情绪茧壳。过往的种种不甘、愤懑,瞬间变得无比清晰,又无比荒谬。托着书本的手微微颤抖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长长地、沉沉地呼出一口气。

如今,父亲的床头,枕边书堆叠得越来越高,像层层叠叠的阶梯。白天无暇,那就于夜深之时,随文字在另一个时空里遨游——是幸运,也是幸福,连梦都觉香甜!那是书的芬芳,是皱纹舒展、安心睡去时一声满足的呼吸。

□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