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师恩如光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11: 情怀       上一篇    下一篇

 

金秋九月,西风裹着桂花的甜香漫进教室,讲台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台下几十双眼睛明亮得像黑夜的星星。我握着课本的手指顿了顿——这是我以教师身份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而眼前这些叽叽喳喳的孩子,正一点点叠进记忆里那个曾经的自己。

小时候总觉得“老师”是个神奇的词。动画片里的孔子穿着宽袍,在杏林里把道理讲成春风,那时便隐约觉得,能把知识变成光的人,都带着一种特殊的使命。这份模糊的向往像颗种子,悄悄落在心里,却没料到,后来会有两双手,细细为它培土、浇水,直到它破土而出,长成如今的我。

真正让这颗种子发芽的,是初中班主任黄秀娟老师。那年我刚升入寄宿制学校,带着一身没褪尽的稚气,说话直来直去,还有点不服管。开学第一天,黄老师便在班里宣布让我暂代班长,“我看你性子直,适合帮大家做事。”那是我第一次被赋予这样的信任,每天收作业、管纪律,忙得脚不沾地,却在和同学们的磨合里慢慢学会了耐心与责任。她教我们英语,讲语法时会把复杂的句式拆成小故事,晚自习后总留在教室,直到最后一个同学把疑问问完。寄宿生活难免想家,有次我发烧,她帮我从校外买来药,坐在床边给我量体温,她的手指触到额头时,我的心里比额头更暖。初三那年,我成绩起伏不定,是她把我叫到走廊,没有批评,只说:“你心里有股劲,要是能用到正地方,以后也能像我一样,帮助更多人。”正是这句话,让我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五年制定向乡村教师——原来老师的一句话,真的能在心里扎根,长成指引方向的树。

走进大学校园时,我还是个连洗衣服都要学的懵懂少年,而黄侠老师的出现,让这颗刚发芽的种子有了更粗壮的枝干。她同样教英语,是我们的班主任,刚入学就让我担任团支书。组织活动出了差错,她不会先安慰,而是直指问题所在,一字一句教我怎么改进:“做事情不仅要热心,还要有章法。”有次我因为熬夜赶稿子耽误了上课,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桌上放着感冒药——前一天我咳嗽的声音被她听了去。“身体是底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照顾以后的学生?”她的批评像轻敲的警钟,让我慢慢学会平衡生活与责任。在她的鼓励下,我开始参加实践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方案;也尝试开始写作,把身边有意义的人事物、心里的想法变成文字,不知不觉间,竟有多篇文章登上报纸专栏。

如今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我忽然明白,小时候那个关于“种子开花”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那些曾经被老师放在心里的牵挂,那些她们教给我的道理、给予我的温暖,正通过我的声音、我的举动,一点点传递给眼前的孩子。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围过来,把画着小花的贺卡塞进我手里。我想,师恩大抵就是这样吧,不是轰轰烈烈的情感寄托,而是在你迷茫时递来的一盏灯,是在你犯错时轻轻的一句指引,是让你从被照亮的人变成照亮别人的人。我知道,未来的路还长,我要带着两位老师的嘱托,把这份光荣的事业继续下去,让这馥郁的芬芳,飘得更远,落进更多人的心里,漫过更多人的青春。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