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07: 北京劳动者之歌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史云龙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回到延庆区四海镇黑汉岭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自此,他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的乡村振兴之路:村集体经济破百万元,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32.9万元跃升到2024年的115.1万元;黑汉岭村成为北京市生态文明现场教学点,发展经验被全国各地复制推广。今年,史云龙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七个让”把群众凝聚到一起

助力黑汉岭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明星村”,史云龙的秘诀就是“七四工作法”,即党建引领的“七个让”,壮大集体经济的“四种模式”。

“让群众跟着党组织走、让群众看得见公平、 让群众看得见实效、 让群众参与共建共享、让群众参与共治共享、 让群众看得见发展、让群众享受到红利,这就是我的‘七个让’。”史云龙介绍说。

史云龙从规范化建设入手,建立支部会议、党员会议、党员承诺践诺等制度,开展学习强国积分赛、共产党员户挂牌行动,增强支部向心力。组织开展“有什么、缺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思想大讨论,在反复讨论中凝聚共识,寻找路径,让村民看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每年年初,史云龙都会带领村“两委”干部全面梳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工作,形成清单,制定工作计划,一份挂在大队部,提醒村“两委”班子挂图作战;一份张贴在村务公开栏,每做完一项在对应月份下贴上五角星,实时公开各项工作进展,方便党员群众监督落实。

村内的黑汉岭小学已经闲置14年,史云龙带领村干部们利用5个月的时间将之改造成花海乐园农文旅综合体。综合体内打造的花海夜市与民宿企业开展营销互动,通过活动赋能使之成为京郊网红打卡地。2024年,夜市实现总收入57.6万元,带动周边村民40余人就业。

“我们成立村民协商议事委员会,开办党建引领村民议事厅,每月第一周为村情民意收集开放周,每月25日为村情民意集中答复日。”史云龙说。村“两委”干部与包村组编组进片区、入网格,每周五走访入户蹲点调研,凝聚镇村合力听取办理群众诉求。

针对村民提出的就业问题,史云龙开展全村劳动力摸底调查,结合村级公益岗位、村内企业用工需求,开发就业岗位80余个,按照个人意愿、年龄适配、技能匹配,公平公正帮助村民实现高质量就业。

“四大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自己干、村村联手干、镇村抱团干、生态变现干,我用这‘四大模式’把集体经济越做越大。”史云龙一句话,把黑汉岭村近年来的增收逻辑说得明明白白。

2024年,村内红薯种植基地收成了9万斤,集体一下子进账12万元,占全年经营性收入的十分之一,还顺带让34位村民在“家门口”挣了工资。为了把每一颗红薯都卖出好价,史云龙把自己“逼”成推销员、搬运工、配送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销售任务。通过开展村集体自主经营模式,史云龙硬是把丰收变成了真金白银。

红薯只是开场。在史云龙的带领下,黑汉岭村把“先富带后富”写进制度,探索村村组团共富发展模式:在小溪嘟嘟·小学校项目、花海集市项目中,黑汉岭村主动与集体经济薄弱村郭家湾村、楼梁村开展合作,通过对方投资入股、企业每年返利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打造“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企业+村集体”模式,通过镇、村、企三方联营,试点入股分红改革,打通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企业、村集体、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此外,黑汉岭村还积极探索生态权益交易模式。在黑汉岭村民宿小院和“小溪嘟嘟·小学校”两个项目运营中,企业充分利用在地生态和环境资源,开发推出小蜂农、采蘑菇等亲子活动,在引流营销、扩大收益的同时,使游客享受到黑汉岭村的生态产品。同时,村集体将企业缴纳的绿水青山建设使用费收益,用于环境长效管护、生态资源保护,形成管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