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载光阴流转,九三胜利日的荣光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这个日子,镌刻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承载着血与火淬炼的民族精魂。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炮声惊破长夜,东北三省沦陷,3000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深渊。6年后,卢沟桥畔枪声再起,倭寇铁蹄踏破半壁山河。北平沦陷,天津失守,南京蒙难——30万亡灵在扬子江畔泣血。日军暴行罄竹难书:华北“三光”政策制造无数无人区,重庆轰炸持续5年半,细菌战残害万千生灵。统计显示,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据估算高达千亿美元,930余座城市先后沦陷。
然中华民族之脊梁,从未被压弯。平型关大捷首破“皇军不败”神话,台儿庄血战歼敌万余,百团大战破袭铁路两千余公里;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坚持斗争,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草絮棉絮;张自忠上将殉国前留言“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跃崖,以生命诠释宁死不屈。
滇缅公路上,30余万各族民众以血肉之躯筑就“抗战生命线”,3000余筑路工长眠高山峡谷;驼峰航线600余架坠机构成“铝谷”,每片残骸都诉说着奉献与牺牲;云南42万子弟奔赴前线,西南联大千余学子投笔从戎,南洋机工冒死运输军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履行守土抗战之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上,日本签署投降书法律文件,徐永昌将军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9月3日,举国欢腾,重庆市民彻夜狂欢,延安窑洞前百姓抛果相庆。这场胜利,洗刷百年屈辱,重铸民族自信,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日回望,抗战精神犹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精神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铿锵正步踏响历史回音,新型战鹰翱翔蓝天——这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世界的宣言: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返。但我们必须谨记: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缅怀先烈不仅要敬仰英雄,更要传承精神。
让我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当莘莘学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读书,当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攻坚克难,当子弟兵在边疆海岛忠诚守卫——这便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对先烈最高的致敬。
胜利日,永不忘。不忘来时路上的鲜血与苦难,不忘民族觉醒的呐喊与抗争,更不忘伟大复兴的梦想与追求。让抗战精神永驻心间,照亮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和建华